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
今天听了孟老师的这节课,我感受很深,孟老师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一重点,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深刻理解其中含义,并通过质疑解难,学生感悟练笔等多种方法来感受父亲的形象,深刻体会到父亲的伟大,父爱的伟大。
一、孟老师在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地震片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自然引出地震中的故事,并揭示课题。
让学生感受到录像中地震的震撼力,在后面的学习中能更好地体会父亲在危急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救儿子所包含的强烈的爱。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以各种朗读方式初读课文,做到在自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借此让学生学习好几个词语,巧妙地运用媒体教学。
二、品读精华,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让学生重点品读1-12自然段里,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学习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这部分。
当人们劝这位父亲时,他说的同样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我” 孟老师反复的推敲,揣摩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生对话,与文本进行对话,情境创设。
使学生理解父亲的心理的变化,由恳求,急切,崩溃心理变化。更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回答同样的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我”。他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2、以读代讲,突破难点。
在分析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时,孟老师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句子。”
“他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对这两句话,孟老师重点通过重点的词语还有数字的体会感悟?让学生体会父亲艰难的挖掘,体会父亲的求子的焦急和无助,在句子品读中让学生感悟到父亲惊人的毅力!
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爱。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白父亲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文章的难点也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3、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在这节课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
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冯老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进行引读,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我又提出一点建议
1、如果以文本为凭借,适时拓展延伸、进行小练笔。
2、应该让学生观看512地震的录像后,加上学习课文及老师的深情话语后,学生们感触很深,这样是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诉。是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样做就很巧妙。是完美的课堂。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
评张伟强老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周文龙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
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
但张老师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解读文本,引领学生潜心读文,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我们的思绪已被张老师牵引到了课堂上,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他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调动视觉感官,顺势而导。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人
生体验,所以当他们面对大地震的情境时,就会发出感叹;当他们面对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时,就会发出惊叹;
陈老师利用课件播放了“日本3.11大地震”时的灾难图片,首先让学生切合实际的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场面,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它带给学生的冲击就比任何语言描述所带来的效果都要好,都要大。
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奠定了课堂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整堂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注重学生主体感悟,抓住语言秘妙,读中而悟。
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时,先让学
生自由朗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形式,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
起”,紧紧抓住“了不起”,让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句子中最关注的的词语,以达到整体感知。
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领学生在读中发现时间词的罗列以及此处特殊的标点符号“,”,并抓住这一处的语言秘妙,通过对比研读,让学生领悟父亲抢救儿子挖得辛苦,而且时间漫长。
“为什么不直接说挖了36小时,而是说挖了8小时,16小时,36小时呢?”??.很多类
似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倡学生的主导地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震撼,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非常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
语”,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尤其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进行朗读训练时,巧妙的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父亲有着惊人的毅
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这都是因为爱。
比如,在对比读父亲与其他人不同的表现时,张老师采用引读的
形式: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
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
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
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
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
你为什么不离开?
老师始终强调朗读训练,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体会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所表达出一位伟大父亲的爱。
四、以文本为凭借,升华情感,回归现实,适时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入情入境。
老师在学生读透课文,在文中体会到父亲的伟大之爱后,让学生
回家为自己的父亲洗脚,看看他们的脚和你的脚有什么区别,写出自己的感受,拥抱父亲三分钟,写出感受。
趁着余热,学生有感而发,体会了父母深沉伟大的爱,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篇三:《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有幸学习了李娜老师执讲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让我深深感受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生动扎实有效的课堂,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经验尚浅,急待提高的年轻教师,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听完这堂课我主要以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的课堂设计
课文的导入干净利落,直奔主题,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示地震后残败的凄凉场景,奠定基调,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假设文中人物与学生进行对话,更是独具匠心。
在精心而巧妙的安排下,学生的思绪和情感已被教师引领,能主动参与到课文的学习。
二.教师感情真挚,上课激情四射
不可否认,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少有体验,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态度来感染学生。
李老师非常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仿佛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都历历在目。
三.读中体验.感悟.升华
课堂上学生的读让人眼前一亮,不禁拍手叫好。
李老师以读代讲,特别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等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引领学生“读.悟.感”,学生情感层层递进,读的如此动情,催人泪下。
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体会如山的父爱,感悟出爱的真谛。
整堂课弥漫着浓浓的父爱,让父子深情在每个人的心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