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名堂人形图

名堂人形图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名堂人形图

唐代是中国医学大发展的时期。唐太宗时,官方主持修订的《明堂针灸图》是针灸学方面的集大成者。公元630年,《明堂针灸图》完成,送呈御览。唐太宗仔细看了这本书,发现人体背部为五脏经络孔穴集中之处。联想到唐律中笞刑要鞭梁扰打罪人的背,唐太宗决定,以后笞刑不得鞭笞罪犯的背部。 在中国古代刑法史上,隋唐时期的刑法不断规范、不断减轻,这同医学,特别是针灸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志愿者”医生一针见奇效 针灸“明堂”打动高官 《明堂针灸书》的成书全归功于官方主持修订者李袭誉亲身经历的一次针灸“奇迹”。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河南,命李袭誉“出镇潞州”。当时一些医生被朝廷聘为“征士”,临时随军但无官职,类似于今天的“志愿者”。其中一个征士叫甄权。甄权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医生,尤善针灸。 当时甄权正好完成了他的得意之作《明堂人形图》,拿给李袭誉看,可惜的是,李袭誉对针灸全无认识。不过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令李袭誉对甄权的态度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 深州刺史成君绰突然患病,脖子肿大、喉管闭塞,一粒米都咽不下去。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三天,有人将此事告知了李袭誉。李袭誉立刻命甄权诊视。甄权“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即饮嘬如故。”此后甄权的《明堂人形图》声名大噪,缙绅们竞相描写,一时流行。而李袭誉从此就将针灸奇效牢记心中。 贞观初年,李袭誉官至少府监,有机会向皇帝称述《明堂》之妙。皇帝下令由他牵头,加上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等,将甄权的《明堂人形图》加以校订,又将校订后的版本交给甄权过目审定,最终形成了唐太宗手中的《明堂针灸图》。 有示意图就是有“名堂” 《明堂人形图》是一本有文有图的针灸书,以图为主;以之为基础的官修《明堂针灸图》也是图文并茂。出现有“插图”的针灸医书,是唐代的一大发明。其实“明堂”一词即包含了“挂图”、“示意图”的意思。敦煌文献中的《明堂五脏论》说:“明堂二字,其义不轻。明者,命也;堂者,躯也。立形躯于世间,着明堂而医疗。”另一医家杨上善也说过:“《太素》陈其宗者,《明堂》表其形也。”也就是说,明堂即专门为针灸而作的人体挂图。 中国针灸医籍中,有“明堂”的并不仅仅是《明堂人形图》和《明堂针灸图》始。《素问》中曾引用了《经脉流注孔穴图经》和《中诰孔穴图经》,从题目上看,很可能是有图画的,但没有流传下来。《黄帝内经》只有文字没有穴位图。现存的一些针灸经典如《针灸甲乙经》、《难经》、《黄帝内经》中也是如此。《明堂针灸图》成书后122年,王焘的《外台秘要方》提及十二人图,但是该图的作者和年代均不详,图也没有流传下来。直到1936年9月,向达赴英国伦敦阅读敦煌卷子,看见裂为数段的《炙法图》,记入《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编号为S·6168铜人针灸图和S·6262铜人针灸图。这幅图的正中、头部正上方,竖写着“明堂”二字。经考证,《炙法图》是唐代抄写的古代医卷,是继长沙马王堆针灸帛书、《内经》之后现存最早的炙法尺衡专著,也是最早的有图有文的针灸图谱。 难得的是,唐代还出现了彩色的针灸“明堂”。药王孙思邈在甄权所绘制的《明堂》的基础上,绘制了彩色的经络穴位图。“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很可惜的是,孙思邈所绘制的这套彩色图没有流传下来。至于《明堂人形图》和《明堂针灸图》,也都早已亡佚了。如果不是孙思邈在其著作中保留了二者的文字,并回顾了后者的由来,可能我们今天已经不能明确地知道唐太宗观看《明堂》陵渣做并取消鞭笞背部的详细经过了。 http://www.17315.com.cn/news.asp?id=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