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92:九江若只如初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翻开家里的老相册, 发现不少照片都是拍摄于1992年;查询九江的老照片,1992年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在27年前,定格一个瞬间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留下来的每个瞬间都弥足珍贵。
27年,太久远了。若不是重新翻开厚厚的资料,无法想象那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同一年。
1992年九江大事记
1992年5月 中共中央(1992)4号文件确定,九江正式列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港口,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7月30日,国务院为此又发出通知。
1992年5月15日 九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灯会“92九江——自贡龙舟艺术灯会”在南湖公园开幕。九江市和自贡市的有关领导为灯会开幕式剪彩。
1992年5月18日 九江长江大桥胜利合拢。省市有关领导吴官正、徐鹏航、孙永福、彭宏松等前往祝贺。次年1月16日公路桥建成通车。1994年8月24日,铁路双线钢轨铺设完工,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整个工程比原定计划工期提前了132天。同年9月30日17时整,大桥首次通过载重列车,至此,该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全面投入使用。
1992年5月31日下午 第六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中国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南湖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倪志福,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领导毛致用、吴官正、刘方仁、朱治宏等出席。
李铁映宣布“第六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中国庐山杯国际邀请赛现在开幕”。省长吴官正致开幕词。市长彭宏松致欢迎词。
1992年7月12日 八里湖开放开发区首批11个项目正式开工,省委领导来电希望把九江开放开发区建设成为“江西的深圳”。开发区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8平方公里。
(注:八里湖开放开发区即经开区)
1992年12月中旬 九江港客运码头和客运大楼投入营运。
热热闹闹的一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九江成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港口,国家级的大型体育赛事在九江举行......这个阳光明媚的小城似乎有着无尽的活力,每天都有新的想法。
除去大事件,还有不少有意思的新闻:
4月11日 省计生委率计生目标考评检查组,在九江市检查后宣布:1991年九江市共出生93562人,比省计划少生3838人,人口出生率为19.58‰,比省计划低3.34个千分点,首次圆满完成人口控制计划。 4月20日 九江县万名农村妇女领取“纯女户结扎养老保险证”。
人口控制,最(哔*哔*)的事情。
9月18日上午 市邮电局举办全省首次电话号码拍卖。电话号码228888卖得12.8万元,BB机号码228898卖得8800元。总成交额达20余万元。 9月26日上午 九江移动电话(大哥大)通讯系统开通。初期装机容量560户。
20多年前,九江真的没有比南昌差太多
11月1日 浔阳夜市、十里夜市拉开序幕,一些党政机关干部在夜市上摆摊设点,从事第二职业,以贯彻落实十四大市场经济的机制精神。
抛头露面 日夜操劳 让领导身先士卒
12月29日 凌晨2时许,有近40年历史的九江浔庐餐厅失火。大部分营业场地及周围10余家集体、私营企业门点化为废墟,损失惨重。
传说中的浔庐餐厅
很多新闻,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咂摸出个不一样的味儿。那些热热闹闹喊过的口号,如同身着清朝服饰的僵尸嚣张的四处蹦跶,然后磕着个绊——扑街。
而老百姓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92年我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我妈妈下岗吧。
那时候妈妈在市内的丹青照相馆工作,地点就在浔阳路上,现在四码头联盛正对面,算是市区最好的地段。那时候我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照相馆摇身一变成了游戏室,放了不少的街机。大家都知道,玩街机是需要塞游戏牌的,那时候我玩就只需要叫妈妈拿钥匙在街机下面拧一下,就能一直玩。可是这样的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夏天来临的时候,妈妈光荣下岗。
下岗还有光荣的?“光荣下岗”这个熟悉的词像是赞扬,更像是嘲讽。细细体会下来,百味杂陈。光荣二字总是伴随着奉献,意味着荣誉,可下岗又有什么光荣的呢?
下岗后妈妈想好了出路,干起了个体,摆起了地摊。从南昌的洪城大市场进些童装,先后在甘棠南路和大中路上做生意,生意倒也红火。
相比之下,爸爸日子好过的多。那时候爸爸在公家单位做一份事,在外面私人手上兼职,公家发一百多,私人发大几百,一个月能赚近千元,在92年来看,真是不错的收入了。
爷爷奶奶的生活也在这一年发生了变化。他们成了拆迁户。
1991年11月7日 八角石和交通路地段的拆迁改建工程正式开始。自8月9日起共拆除旧房3.6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308户,改造道路和通讯供电排水等设施。11月7日晚8时,八角石花园喷泉试喷成功。
那时候,爷爷奶奶家就在大中大到赵家花园一带的浔阳路边。那是一栋大宅子,里面住了不少户人,人手一间,都是公房。宅子是木质的,摸着木头栏杆,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拾阶而上,闻到的是老房子里的一股霉味。老房子里很热闹,有时候三四十个平方的房子能挤下五六个人。这样的生活在1992年因为拆迁而结束,爷爷奶奶在我家住了两年,之后住进了楼房。那时候的拆迁并不像如今这样显眼,因为大部分人都比较老实的服从安排,也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
(90年代初的八角石)
外婆家住在新桥头旁的明德里,大概是因为城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原因吧,总觉得那时候龙开河旁的集市里人群川流不息,摊位前摩肩接踵。人人穿着蓝色或灰色的衣服,大家头发蓬蓬松松——大概那时候洗发水还不畅销吧。
(铁桥头旁的明德里)
回头看看那时候的九江,带着一股亲切感,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一个时代。
在那个时代里,社会急剧的变化,见大事件,见小家庭,见那时的九江。
在1992年,九江的经济和许多非省会城市旗鼓相当,不会像现在,说九江是三线城市会引起争议。大家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九江在政治、经济、交通、旅游等方面有着不错的基础,获得的支持也有不少。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座城市,当年同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港口,武汉、重庆不提,我们单列出九江、芜湖、岳阳三地,1992年九江GDP为60.94亿 ;芜湖为38.36亿;岳阳为85.25亿(数据来源:前瞻数据库网站)。
俗话说的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8年的数据是这样的:九江GDP为2700.19亿;芜湖3278.5亿;岳阳3411.01亿。
1992年,政策的红利让希望仿佛就在眼前,可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滚滚而来,九江依旧不紧不慢的走着,却不见别人已经跑了起来,一天两天,一年两年......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1992年5月31日的那个下午,国家级的领导人来九江观看体育赛事宣布开幕,多国选手在南门湖上同场竞技,五彩缤纷的气球缓缓升起,满城市民绕湖而坐......这个小城,这个午后,曾经热闹喧嚣,笑容定格在每个人脸上,定格在了照片里,伴随着时间的年轮慢慢变黄。
许多问题我弄不清楚,也说不明白;怀念着的,只是那个午后。
1992,再美好,也只是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