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白术的副作用
只有了解食物或是药物的性质和哪些人适宜食用等等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去制作并且食用它们。
如果你在不了解这些食物的时候与它们相克的食物一起食用了,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那么白术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白术,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结节状。
茎直立,通常自中下部长分枝,全部光滑无毛。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药用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宜: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自汗易汗,老小虚汗,以及小儿流涎者宜食。
忌: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忌食。
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降血糖作用
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
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
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
强壮作用
白术煎剂灌胃l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
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白术的副作用是它的食用方法上面,一般在食用白术的时候是不能够去喝青鱼,还有雀肉还有一些水果同食的,因为这样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还有一般人都是可以食用,不过对于一些胃胀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去食用的好,这样才能够更健康的去食用其它食物。
2白术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本性喜凉,因此如果种于非洲地带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通常将它拿来入药的部分是取之根茎。它的药用价值非常多。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对于人体的脾脏有非常好的调理功能。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燥湿健脾,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止汗,安胎。
本文导读: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
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
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用于表虚自汗。
本品与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
如果有孕妇在孕早期胎动不安,白术的作用与功效对于孕妇也是非常显著的。它如果有内热的话,可以同黄芩一起用药,如果腰酸的话,可以同桑寄生及杜仲一起配制药方。
如果体质虚弱盗汗,则可以与黄芪和浮小麦同配,有一定疗效。
3怎样做白术美容面膜
白术性温,味甘、苦,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
古籍《药性论》称:“主面光悦,驻颜祛斑。”
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制作方法】:
1、白术祛斑面膜(做面膜时可用10到15次)
材料:白术粉10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
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3、白术甘草茶
材料:白术15克,甘草3克,水600毫升,绿茶3克。
用法:将白术、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即可。
分3次温饮,再泡再服,日服1剂。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生血
4、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5、白术嫩肤粉: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4白术有哪些炮制方法
正如《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神农本草经》记载白术“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药性赋》记载白术“味甘,气温,无毒。
可升可降,阳也。
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
白术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病症。
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满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表虚自汗可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胎气不安有内热者,可与黄芩等配伍;腰酸者可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术有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利尿、抑制子宫收缩、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与白术健脾益气作用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其燥湿利水功效与利尿作用有关;
而安胎功效与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入煎剂常用量6~12克。
白术的炮制不同,功效也有所不同。临床常用的白术炮制方法有:
1.生白术,即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生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2.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十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3.焦白术,又名焦术、白术炭,即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焦白术以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为优。
4.土炒白术:取一份灶心土(伏龙肝)研为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五份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土炒白术以健脾和胃、止泻止呕为著。
5白术健食消谷之要药
白术的主要功能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用于脾胃气虚、不思饮食、腹胀腹泻、水肿痰饮、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证的治疗,被历代医家奉为“安脾胃之神品”、“除风湿之上药”、“消痞积之要药”、“健食消谷第一要药”。
白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我国的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而以浙江的产量最高、质量最优,其中又以于潜、昌化、天目山一带生长的野生白术最具盛名,称“于术”。
因其形盘结古怪,犹如猴头、狗头状,故有“猴头术”、“狗头术”的俗名。
白术入药甚早,《尔雅》中已有记载,不过那时它不叫“白术”,而被称为“山蓟”、“杨木包蓟”。在《神农本草经》中,它才有了“术”的称谓。在其他本草著作中,还可见到“山芥”、 “天蓟”、“山姜”、“山精”、“山连”、“气力伽”等别名。
古人对白术的加工非常考究,除按照采挖季节分为“生术”、“ 生晒术”和“冬术”外,还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特殊炮制,常见的如经过直接炒制的炒白术、焦白术,或加入麸皮、黄土、蜜水、姜汁、米汤、乳汁、酒类等辅料进行炒制。
临床上,白术可与多种药物配伍治疗相关疾病,正如清代医家张锡纯所言:白术“与寒凉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
而运用最多的当属脾胃疾病,“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脾虚不纳,术能助之”(《本草汇言》)。
小儿(7岁前)脾胃不坚,又常缺乏自制能力,故脾胃疾患颇多,用白术常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几则简便效廉的验方:
小儿厌食焦白术,焦山楂,共研成细粉,每日3次,于每餐饭后吞服,连服1周。
小儿涎多白术(用温水泡软),白糖,放入器皿中蒸1 小时,每日早晚各一次,3日1剂,连服3剂。
小儿食积白术粉(麸制)、鸡内金粉各5克,拌入面粉内,加入芝麻适量,烤成薄饼食用,连用3日。
小儿腹泻(消化不良性)白术粉(米汤制)、槟榔粉各半,每日三餐饭后服用,每次9克,连服3日。
小儿夜间磨牙白术、柏子仁等量蒸食,每次6克,于每晚睡觉前食用,连服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