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东之台儿庄古镇有哪些景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明参将沈有容建,故又称参将府、有容府。万历十七年,以千户所署址改建而成,时府前剑戟森严,旗帜飞扬,极其雄伟。
2、天后宫由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资兴建,后来成为福建会馆。天后宫在沿海一代称“妈祖庙”,内陆供奉天后的庙宇不多。台儿庄有天后宫存在,是闽商在运河流域从事经商活动的见证,也是妈祖信仰在运河沿线传播的见证。这一民间宗教建筑,折射了当年台儿庄舟船云集、经济繁荣的盛况。
3、翠屏学馆为台儿庄的私塾学校,光绪年间有32处,培养出许多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运河支队创始人孙伯英、赵静波,著名诗人贺敬之,著名戏剧导演郑亦秋,历史学家胡绳武、张玉法,军旅作家贺茂之,台湾美术教育家金哲夫,儿童文学作家郁化清,江苏著名画家贺成等知名人士,都是台儿庄私塾教育体系的受益者。因遥对台儿庄南部翠屏山,故取名“翠屏学馆”。
4、台庄驿站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重要的水驿。驿站是古代飞报军情、接送客人、运输军需的中转机构。台庄驿为水驿,是伴随着漕运发展而设立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河漕总督御史曹时聘在台儿庄设立驿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编制增加到五人。
5、据文献记载,清光绪年间,山西人吴玉章从太原阳谷带职来台儿庄,开设“日昇昌”分号,俗称吴家票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这样的票号,在台儿庄有七家之多。吴家票号虽为山西人所建,却是典型的鲁南风格。
6、文汇酒楼原名“聚奎楼”,为守备署守备瞿翼龙的后裔于乾隆四十四年建造,经营沿运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在此用膳而名声大振。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更名为文汇酒楼。
7、谢裕大茶行为木雕茶楼,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绮于雍正十年建造。沈绮有茶园百亩,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兼开茶馆。咸丰七年因衙门街改道,茶楼在此重建。咸丰时的茶楼,毁于1938年的战火,因为是全木质结构,大火三天不灭。
8、久和客栈白墙黛瓦、马头出墙的徽派建筑。清代康熙三十年,由徽商胡文广建造。重建后的久和客栈,占地2415平方米,建筑面积3554平方米,作为快捷客栈使用。古城内有许多店铺、民居为这一风格,见证着徽商在台儿庄的创业历史。
9、扶风堂为客家马氏堂号,马氏是伯益后代。战国名将赵奢以战功封于马服。子孙以封地为姓马,赵奢为始祖。赵国亡,迁陕西咸阳,发祥于扶风,成为盛祖。
10、天水堂为赵姓堂号,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郡,由此形成一个望族,至汉代此族的赵充国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系赵氏望天水,后并以此为堂号。故“天水堂”、“天水郡”成为赵姓的著名堂号和名望。
11、“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12、水门旁边的西城门,在台儿庄大战期间,曾经是临时指挥部。
13、台儿庄在战国时为楚国的田庄,汉代发展为集镇。台儿庄城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的规模是:东西长5华里,南北宽3华里。清咸丰七年加固城墙时,建有城门六座,水门一座。这座水门,是进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这一通道,城内的水街水巷,与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实现了连通。
14、步云廊桥是古运河上的景观桥,取“平步青云”之意。
15、古城牌坊为台儿庄“水陆通衢”牌坊,她见证了台儿庄往日的繁荣。这条街道被称为衙门大街,1947年,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把衙门街改为繁荣街,建国后继续沿用这一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