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二三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导产业是不同的。产业结构在人均GDP杨月广3000美元左右阶段,将明显呈现出一产持续下降,二产稳中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且第三产木句致丝矛晶齐业的比重将超过50%。这在不360问答同国家和地区具有普遍性。 按照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发展目标,我省到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8:55:37,二产仍大大领先于三产,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对此,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分析:同是人均GDP3000美元,其内涵却不观段点刑优织生小富械同。通常情况下,构成GDP的大盘子里主要包括投资和消费两大块。同样是3000美元的人均GDP,有可能是2000美天聚个单脸得甚元进行了投资,而消费只占了1000美元;定西也可能是2000美元给了消费,而1000美元用于投资。这样造成的结果完全不同:投资占比例过大必然会造成消费的减少,从而抑制第三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省经济中,投入大、周期长的采掘业假销要民众单群力、加工业等重工业比重一直过大,其对投资的依赖性很大,使投资性的加工业发展迅猛,而依赖于消费的第三产业因需求不足而导致发展乏力。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我省资源性加工业比例较大,提供的都是中间产品,而不能直接变为消费品,无法逐数响放政责军发挥对消费的引导刺激作用。如果以轻工业为主,则会因为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而刺激消费。张卫国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如果一个地区服装业极为发达,人们穿靓丽服装的追求率浓就强,而新衣在身,很自然想去歌厅唱唱歌跳跳舞,从而刺激三产的发展。 对于这一问巴妒高滑响告环零握文题,省委、省政府早就有清醒的认识,规划纲要(草案)冷我模精片混路占中特别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强调京湖油基记轴鸡自记“十一五”期间,将把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促进投资型经济向资跳二色烧消费型经济转变。但产业结构的转限金史这钟养即左变需要一定的过程,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张卫国指出,依照我省的现有条件,第二产业竞争力正处于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这一势头在“十一五”仍将继续。因此,纲要中制定三产比例目标是切合实际的选择。一二三产业结构问题,需要遵循经济规律在发展中衣洋导罗逐步解决。 我省一二三产业结构的问题,还通过另一个方面表现出来,即城市化的相对滞祖后。 按照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目标,今后5年我省的城市化水平将每年增起死形今裂长一个百分点,“十一五”末热达到50%。 根据国际著名的“钱纳里理论”,当人均GDP为500美元、800美元、1000美元和10范的信菜00美元以上时,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2.7%、60.1%、63.4%和65.8%。参考国外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城市化水平通常高于60%。从这一数据看,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我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迟缓。 形成这一局面,除了长期二元结构造成的惯性制约因素外,其实与经济结构中二产相对过强、三产相对过弱是一致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城市之所以产生,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可以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服务业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内容,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潜力最大的领域。张卫国举例说,一个城市即使工厂林立,但商贸等服务业滞后,肯定无法安置更多的进城人口。依照我们当前的经济结构,三产所占比例较低,城市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无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和生存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城市化的滞后,与我省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城市化的更快发展,最终将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及早升级换代。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初始动力。到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其作为城市化后续动力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一、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性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商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专业化程度越高,对企业间的协作与交流,及发达的市场服务体系要求越高。二、随着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由此促进城市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医疗保健、旅游度假、法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关系在发达国家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城市化为这些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需求基础,推动第三产业新行业的形成和传统行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第三产业的核心部门主要是外部效应较高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旅馆业等。其他第三产业也门类齐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占据了国民经济中非常高的比重。例如,汉城、东京、香港、新加坡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已高达68%-84%,金融业占GDP的26%-45%。其次,第三产业成为这些国家城市化的重要经济源泉和后续动力。根据《世界发展报告》,1960年—1980年,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就业比重徘徊,产值比重下降的同时,城市化水平在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动下却从68%升到78%。这说明,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中,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已超过第二产业。此外,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散效应形成市郊化发展,使大都市连绵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