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鞘、茎秆、穗部均会受到侵染。发病初期病部可见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点逐渐发展为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展至中期呈白灰色,后期呈浅褐色,并产生闭囊壳。病情较轻时霉斑呈分散分布,随着病情加重霉斑也逐渐扩大成片,最终覆盖全叶;病斑下部及周围组织褪绿,病叶发黄、早枯,如发病累及茎及叶鞘,则会导致植株整株倒伏;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有显著下降,最终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白粉病在中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也重,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使产量大大降低。发病适温15-20℃, 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越冬。雨日、雨量过多,可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从而减缓病害发生。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易发病。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浇水抗旱,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再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想要了解更多“小麦白粉病”的信息,请点击:小麦白粉病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