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的“扯脸”习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扯脸,湖北仙桃人也叫作“绞脸”、“挽脸”,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美容技法,主要功能是拔除脸上的汗毛,让脸上的皮肤更加光滑细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仙桃的民间流行。如今美容院、美发行业引领着女人们追求时尚的品味,时代赋予了女性们更丰富的美丽内涵,“扯脸” 已是一个夕阳词,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小时候,见过母亲常给关系亲密的女乡邻们扯脸,也记住了她们常念叨的一句话:“要得皮肉变,十天开回线。”意思是说,要使脸上的皮肤保持鲜嫩,得坚持扯脸,且保证至少十天扯一次。女人们对“美”的追求,始终是执着的,不会受到贫穷和年代的半点影响,也不会有城市和农村的界限。记得有个黄阿姨,她丈夫在镇上的食品厂上班,每周会回家一次。每临丈夫回家的前一天,黄阿姨都会到我家里来,让我妈帮她扯扯脸。有时候她来了,碰到我妈正在忙农活儿腾不出手,我妈就劝她,你才扯了脸没几天,改日再过来我帮你扯。黄阿姨是从来不听劝,也不会扫兴而归的,她总有理由让我妈停住活儿替她打理面容,嚷得最多的理由是:“宁可荒田荒地,不可荒眼荒鼻”。就是说,即使再忙,也要抽点时间来扯脸,打理一下自己。可见,扯脸对爱美的女人而言,显得多么重要。
“扯脸”的工序不算复杂,大致分为“净脸、抹粉、扯”三道程序。
净脸时先用温水给接受扯脸者洗脸,再用干净的热毛巾抹干脸上的水珠。然后涂上一层白白的滑石粉或者小儿痱子粉,用手来回抹匀。涂抹时,不能忽略头发的边缘,边缘还要涂得更多些。记忆中黄阿姨常被我妈涂抹得像个“白骨精”。
扯是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把一根略粗的棉线一端用牙齿咬着(因为细线会扯得汗毛很疼,所以用略粗棉线);右手拿线的中间,左手将剩余的棉线拉到左边。这时左手不动 ,右手用食指将棉线中间部分缠绕,缠绕五六圈的样子,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撑开中间部分呈三角形。两人面对面地调整好坐姿、高度后,将线挨到被扯脸人仰起的面部,右手拇指和食指反复地把线一张一弛,一拉一合。这种手和头有规律的像弹钢琴似的协调运动,带动棉线不停地在面部绞动。先从下巴,到脸,再到额头,由下及上,将脸上的汗毛一一绞掉。扯完了脸上的汗毛,再扯眉,眉毛也会被扯得齐整整,如弯弯的柳叶。
汗毛被拔光,眉毛修得齐整有型,脸上也光滑、变得白净多了,这是扯脸后最直观的美好。 扯脸还有一个好处是扯掉了面部的绒毛,女人们没有了汗毛这个隔层,要打水粉、涂胭脂,更能依附在皮肤上,起到美容的作用。
扯脸的习俗,是为爱美。小时候,多少次我跃跃欲试地把小脸凑过去,也想体验一回,但都被大人们嬉笑着推开了。她们嬉哈着告诉我,小姑娘家是不能扯脸的,只有到了出嫁当新娘子的那天,才能扯脸。
出嫁那天的扯脸,是女人人生旅程的第一次,因而也叫“开脸”。 “开脸”,可以理解为女孩告别“黄毛丫头”时代、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女孩们的“成人礼”, 是由姑娘变成媳妇要迈过的一道坎,意味着从此要走出家门,成为别家的人,要受到男方家父母的管束,要做孝顺爹婆的好儿媳,敬爱丈夫的好妻子。
仙桃市古属云梦泽,旧称沔阳,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制历史。沔阳女孩子出嫁要“扯脸”的习俗,有一个传说:隋炀帝荒淫无耻,滥抢民女。有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怕遭抢,就把出嫁女儿脸上的汗毛全部除去,涂脂抹粉,面若发光的珍珠,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躲避了官兵的检查。后来大家跟着学,成了风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微小如尘的民间传说早已淹没进浩瀚的时空。风俗的来历,真假不紧要,它只为告诉我们, “扯脸”是历史悠久的老手艺,是古老的传统美容行当。
如今“扯脸”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扯脸”作为一种成人仪式,也已经成为时代的产物,逐渐走出仙桃人民的视线。但是,现在的女孩子出嫁之前,都要进美容院或美发店搞美容造型做头发,其实这与早年间的“扯脸”何尝不是异曲同工?一样都是寄托着新娘对美的追求,对新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