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愿望》豆瓣评分仅5.5,主题很高级,但电影却让人失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小小的愿望》的上映也算是历经波折了,先是经历了改名、撤档、换档等风波,后又迎来了主角和片方的合约之战。
9月8日,彭昱畅工作室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声明,指出片方的违约行为,明明签约的时候定好彭彭是男一,结果等电影上映的时候,却变成了二番。
紧接着,本片的另一男主王大陆也出来发声明,表示自己签合同的时候签的也是男一,对片方的违约操作并不知情。
最后,是片方自己出来发声明,承认了操作上的不当,并向大家道歉。
短短2天时间,一部电影三份声明,还是发生在离电影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可谓是再一次把《小小的愿望》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骂战过后,本片的三位男主演却并没有表现出不合,也没有继续开展大家想像中的番位暗战。
而是继续老老实实宣传,就连彭彭自己也站出来表示,将会自费参与影片的路宣,并诚意邀请大家进院观看。
这时候,就有网友对彭彭的“好欺负”有些不理解了。
明摆着被欺负了,为何还要如此卖力地吆喝大家去看?
这一点,我想大概是彭彭基于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方面,作为演员,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诚意演出的作品能够被观众看见,不受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或许在彭彭看来,《小小的愿望》确实有它值得看的一面。
影片于9月12日正式上映,目前豆瓣已经有开分,仅5.5分:
但讲实话,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这个不及格的开分,大概率会是两方面造成的,一个是片方自己的作死行为;另一个是影片自身作为翻拍片,改编上的不成功。
抛开外在因素来看,《小小的愿望》其实算是一部主题很高级,但表达不够好、甚至是让人失望的喜剧片。
先说优点。
《小小的愿望》的主题是很高级的,这点毋庸置疑。
影片讲的是彭彭饰演的高中生,得了一种叫作肌肉萎缩的病,生命所剩无几,而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在临死前交一个女朋友,感受一下“成人”的感觉。
之后王大陆和魏大勋这两位好兄弟,就在帮彭彭实现愿望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完成了三人情感和价值上的共同升华。
放在韩国原版里,这就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性喜剧。
因为男主是一个没谈过恋爱的高中生,青春年华里的悸动,大都是来自于对异性的幻想和渴望。
这时候来问他的愿望是什么,一没接触过社会,二也无缘再考大学,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
所以原版作品没有试图回避这个点,而是将其作为主题,大方地展现了出来。
旨在告诉每一个和男主一样的人们,异性话题并不是难以启齿的,当你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被保守的价值观困住,徒留遗憾。
有了这个主题,《小小的愿望》就算是有了好底子了。
性教育一向是个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话题,制造笑料的空间也很足,只要剧情不掉链子,影片完全可以做出很棒的效果。
再加上影片还有第二个优点,就是:演员选得好。
影片的三位男主演:彭昱畅、王大陆、魏大勋,可以说是完美契合三位主角的人设。
彭彭饰演的患者,开朗懂事,又令人心疼。一边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一边又要假装开心地逗家人朋友,不让大家担心。
以彭彭的演技,拿捏这种略显矛盾的情绪是没有问题的。
再加上彭彭本人成熟又不张扬的面孔,表面嘻嘻哈哈其实内心很认真的性格,演起高远来会显得很自然。
王大陆也是,他饰演的徐浩,为朋友两肋插刀,阳光正直,又有点小调皮,很符合他的长相和过往的人设。
魏大勋就更不用说了,典型的中二人格,在片中如同本色出演,真假难辨,几个很有梗的笑点,都是他制造的。
这三人凑在一起,既完美贴合角色,又能产生很强的化学反应,刺激观众。
就像他们自己宣传时候说的,他们不仅是戏里的兄弟,在片场,三人的相处也非常好。看这三人的戏,我们会感觉到他们是真兄弟,在表达真感情。
主角的代入感强了,影片自然也成功了一大半。
但问题就在于,以上两点,几乎是《小小的愿望》的全部优势了。
影片本身的缺陷,就和优势一样明显,甚至还因为导演能力的不足,镜头应用的不到位,削弱了很多处演员的表达。
接下来我们就客观说一下影片的不足之处。
不足一:剧本改编不成功。
看过原版的朋友会发现,《小小的愿望》的剧情,几乎是从韩版《伟大的愿望》照搬过来的,甚至连许多细节上的梗和笑点,都没有变过。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小小的愿望》的改编就已经非常失败了。
翻拍不等于照搬,翻拍只是取其主题和精华,然后做本土化处理,改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小小的愿望》不仅本土化做得不好,甚至还连照搬都搬得不够有诚意。
当然这也和我们的审查有一定关系,最典型的就是这段:
彭彭说自己愿望的时候,把原本的关键词,改成了“那个”:
但我们看看预告片里是怎么说的:
明明预告片里还在明确表达的主题,到了正片却已经被做了配音修改,这在观众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影片的后半段,还把彭彭的愿望,全部都修改成了“谈恋爱”,这一修改,人物的很多行为逻辑就跟着变牵强了。
如果是小朋友走进电影院,估计会看不懂影片想表达什么。这样一来,《小小的愿望》就变成了一部大人看不够味,小孩看又看不明白的怪喜剧了。
虽说这也不能全赖创作团队,但既然大环境不允许,影片主题的调整就应该更谨慎,而不是说简简单单改几个字就行的。
就像网友说的,想到了无法再看一部青春性喜剧,但没想到最后连一部青春喜剧都没能看到。
还有夏老师的这条支线:
其实压根没有出现的必要。
夏老师这个人物,在片中主要出现了两次,都只是为了拼凑段子。
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原本以为他会把王大陆和魏大勋带到迪厅里,给彭彭找一个风尘女子回去。
结果后来这个设想也并没有发生,最后夏老师到底是怎么样了,有没有给三位大男孩造成点什么积极影响,或从思想上点化一下大家,也全都没有交待,不了了之收了场。
不足之二:镜头表达显弱,剪辑不连贯。
先说一个正面例子:沙滩戏。
王大陆和魏大勋带着彭彭去海边,想要完成之前一起踏浪的约定。
原本想像中的踏浪之旅是这样的:
充满了温馨和浪漫。
结果现实却啪啪打脸,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
首先,三人骑同一辆摩托上路,被交警烂了下来:
魏大勋身上还背着彭彭要坐的轮椅,简直狼狈又滑稽。
到了海滩边也是,设想中干净梦幻的沙滩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瓶成堆的垃圾场。
王大陆和魏大勋两人抬着彭彭摔跤了好几次,才勉强完成了踏浪之旅:
中途不仅各种摔跤,还差点让彭彭溺水:
衣服全湿,人也整感冒了。
所以踏浪之旅的最后一个场景,是这样的:
狼狈收场。
这段导演几乎全程都在用画面切换来制造笑点。比如直接从骑摩托的画面,切到垃圾场的画面,或者直接从玩耍的画面切到最后狼狈收场的画面。
利用这种反差感来刺激观众,达到喜剧效果。
但后面王大陆和魏大勋被警察追的这段,就没那么干净利落了:
两人为了给彭彭找女朋友,得罪了混混头目,结果被揍得连衣服都不剩。
其实这段,导演本可以从混混头找上王大陆和魏大勋的画面开始,直接切到这个公交车站的画面的:
省去中间一些不必要的对话和逃跑,笑点更足一些。
但偏偏这段,影片没有把中间的许多无用画面剪掉,王大陆和魏大勋在逃跑过程中的许多对话和段子,都显得无聊又冗长,还尴尬。
还有这段:
彭彭爸为了守住秘密,一圈打在彭彭妈脸上,把对方打晕的戏。
这段彭彭爸的脸其实是完全没必要露的。
直接从王大陆和魏大勋惊呆的表情,切换到彭彭妈倒下的样子,笑点更足。
但偏偏导演不仅放了彭彭爸的脸,还用了慢镜头去放,这样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好的喜剧其实也遵从“冰山理论”,只露一点,而不露全部。
制造出反差感,才能让观众笑。如果什么都露给观众看了,那就没意思了。
要说笑点和段子,《小小的愿望》其实很足的,但它败就败在,导演执导喜剧的功夫还是不够给力。
片中很多处都使用了慢镜头,这种mv式的表达方式,更适用于煽情戏的表达,用在喜剧里,只会削弱观众的情绪。
比如女主角从电梯里出现的这段也是:
一个简单的出场动作,稍加渲染即可,但影片却给了这个长镜头好几秒的时间,再配合王大陆和魏大勋花痴又夸张的表情,会给观众莫名其妙又差强人意的感觉。
某些转场的细节也处理得略显粗糙,以及画面风格上,导演恐怕也还没想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感觉。
整体看下来,《小小的愿望》几乎算是韩剧风+日系风+喜剧风+国产现实主义风的混搭。
比如海边这段,就是典型的日系风:
布景唯美,但表达却又是喜剧的内核。
然后到了三兄弟一起合照的画面,色调又突然变得阴沉了:
这已经不是同一个风格里的强弱切换了,而是直接转变风格了。
还有女主角和迪厅部分的戏,画面质感略显俗气:
所以整体看下来,《小小的愿望》难免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主题改编的不明确,导致价值观混乱;笑点渲染不足,导致情绪混乱;画面滤镜不统一也不显档次,导致风格混乱。
结果硬生生把一部原本主题出挑、立意高级,还有教育意义的青春喜剧,拍成了一部大杂烩式的四不像,彭彭等人的演技也没有得到太大的发挥。
当然了,如果不追究这些细节,仅冲兄弟情来看的话,《小小的愿望》还是有令人感动的地方的。
比如影片前半段,王大陆和魏大勋为了帮彭彭实现愿望,不惜一切努力的样子。
把自己收藏的手办或卡片拿出来低价出卖,或者去当刷碗工挣钱,中二如魏大勋,还把老爸的台球棒也偷出去卖了。
为了兄弟被揍到鼻青脸肿,依然坚持要帮对方完成梦想。
最后魏大勋还把自己珍爱无比的限量版鞋给剪了,只为了能让脚肿的彭彭穿上,去见心爱的女孩。
这些桥段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还有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彭彭对王大陆和魏大勋说的,要两人替他给父母养老。要托付这样的重担,得多深厚的感情和信任。
真正的好兄弟,大概就是这样吧:
打闹时没心没肺,告别时云淡风轻,需要时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