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季君之乱的疑点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季君之乱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与手下三位力士比赛举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断腿骨,失血而死,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只有他最有势力和能力,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楚国一起,物色并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为王。公子稷当时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送他回国,他才得以继位成为秦昭襄王。昭王即位后,年纪还轻,尊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主持朝政,让舅舅魏冉执掌大权,并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第三年,即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长的季君公子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全部被魏冉诛灭。史称“季君之乱”。但是这场叛乱也有人提出几个疑点,被认为可能是经人导演的一场大清洗。
首先作乱时间,按照历史记载,这是在秦武王死后三年,秦昭襄王即位两年以后才发生的叛乱,这个时间上来说实在是不利于公子壮这一方,如果说武王死后事发突然,公子壮来不及趁乱登基,但是完全有时间趁着秦昭襄王刚刚登基作乱,不至于等到秦昭襄王一方掌握大军以后再动手。
然后就是作乱的力量,史记上说的是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乍一看起来似乎是力量 庞大,可是缺一点,就是军队,军队不在手里,尤其是咸阳的军队,是在魏冉手里的,如果公子壮真的是谋逆,至少应该拉拢军队,如果魏冉拉拢不了,魏冉的手下也可以,或者是附近的军队也可以,但是没有,公子壮这个场面逼宫可以,叛乱不行。
最后不得不说秦昭襄王或者说宣太后这一方,那时候完全可以借叛乱的名头来清除异己,或者说清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史记记载说: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都杀了,甚至是惠文后和悼武王后都被清除掉,一个可能被幽禁,一个被赶走。这个清楚异己的目的再明确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