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我爸爸的老师山西已故第一名医刘绍武对证的认识

我爸爸的老师山西已故第一名医刘绍武对证的认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我爸爸的老师山西已故第一名医刘绍武对证的认识

刘绍武是山西名老中医,阎锡山的御医,山西已故第一名老中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他于七十年代提出了三部六病学说。此学说继承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六病辨证学术思想,以立纲、归类、正误、补缺为原则,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重新整理,形成了三部六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

一、证的规范

1、三部在整体观为基础,把整体化分为三部,即表部、里部和半表半里部。三部的概念是从功能结构定义的概念,把人体看作一开放的稳态系统,该系统是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维持为一整体,表部是整体通过空气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里部是整体通过食物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半表半里是整体通过血液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三部功能是保持整体的稳态。

2、六病六病就是三部的非平衡状态。整体在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时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即所谓“阴平阳秘”的状成,一旦失衡就会产生疾病。表现于三部,就是六病,即表部的太阳病、厥阴病,半表半里部的少阳病及少阴病,里部的阳明病及太阴病。

3、六病证证是症状的相容性聚类。按病位(三部)及病性(阴阳),症状可以概括为六类,就是六病证,即表部太阳病证、厥阴病证,半表半里部的少阳病证、少阴病证和里部的阳明病证、太阴病证。

4、六病证的内容包括纲领证及类证。纲领证是每一证的代表证,类证是非代表证。纲领证是共性,类证是个性。类证的名称是以治疗此证的方剂命名,如麻杏石甘汤证。

5、单证阳证是由热和实构成,阴证是由寒和虚构成。因此病证可分化为热证、寒证、实证、虚证,这些证称为单证。这样每一部均有四个单证,三部共有十二个单证。单证是类证的特殊情况。单证同样有纲领证及类证。机体患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部六病就是证的规范。

二、证的复合证与证之间的组合,称之为合证。合证有多种形式,其中有一些特殊情况需特别说明。

1、并病证:同一部位不可同时出现相反的证,但可以是病在同一部,但病性尚未分化清楚,也就是病性并非是阳或阴,这时称为并病。并病有三,即表部并病证,里部并病证和半表半里并病证。

2、整体证:三阳合病证是整体阳证,其病性表现为热实、病位难于确定的证。三阴合病证是整体阴证,病性表现为寒虚、病位难于确定的证。

3、整体并证:是整体阳证与阴证的合证,是病位及病性均不能确定的证。

4、合病: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在同一部的六病证的合证。

5、兼证:六病证与单证的合证。

三、证与病的关系证是一抽象概念,是按病位及病性对具有相同本质的症的概括,也就是说证是症的相容性聚类,相容性是指病位及病性的相容。症是疾病的外在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西方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为基础,因此“病”是具有特定病理基础的疾病过程。病是由结构改变为联系。证强调的是功能变化的联系。从证与病两个概念,可以看出这是两种认识疾病的方法。病是疾病的分析,证是对疾病的综合。因此二者是互补的,通过病可以对疾病的个性有更精细的认识;通过证可以对疾病的共性有深刻的认识。疾病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用三部六病的方法可以对其进行归类,从而为这些看似不同的疾病找到解决的原则和方法。但实际的情况并一象理论描述的单纯,经常是以复杂的面貌出现,即不是典型的热、寒、虚、实,也不具有明确的病位,这就需要对病进行辨证,确定其属于何证或证的复合,从而把病纳入到辨证的体系之中。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综合辨证是认识疾病不同的方法,各有利弊,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有优势。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对伤寒病的辨证,虽然只是一种病,但他所用的方法直到今天对我们仍还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甚至是我们所依敕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对疾病的三部六病的认识方法,虽然伤寒病现在已找到了更好、更简洁的方法,但仍现在仍然有许多疾病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因此张仲景的影响对中医,而且在以后也仍然会对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同《孙子兵法》对军事的意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