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江南第一家”之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

“江南第一家”之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江南第一家”之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 ” 为植润文化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找不到我啦!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 1

“江南第一家”郑义门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各个时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为之驻足……郑氏家族如此义居,屡受朝廷旌表,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在钟灵毓秀的江南大地上,这个坐落在浦江之畔的耕读之家,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郑氏规范》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它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0 2

《郑氏家范》,家庭教育第一文典

家政管理:治家有道

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而不衰,与其严谨的治家之道密切相关。《郑氏家范》在家政管理方面制定了诸多措施来保证族中各项事务的井然有序,第一条就点出了祠堂在家族中的重要功能。祠堂是用来供奉先祖神位的,郑氏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每月初一、十五日,族人必须在祠堂举行参拜仪式,逢传统节日必须敬奉时鲜果品。

《郑氏家范》尊崇家长权威,“家长总治一家大小之务”,“其下有事,亦须咨禀而后行,不得私假,不得私与”。家长以至公无私为根本,不得以私情而有所偏向。如其有过失,全家随时可以规劝他,但规劝方式必须以孝敬为准则,不能伤害家庭和气。

生活学习:严以修身

《郑氏家范》第102条规定:子孙必须奉父母以恭敬,待兄弟以和善,这样才会有孝义之家的气象。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对于长辈都要以字号和辈分称呼,不许直呼姓名。如有出言不逊、傲慢无礼者,且行为违反道德准则的,就会受到教育和惩罚。

子孙固然应当竭力侍奉尊长,为尊长者也不可以自恃尊长身份而挟制子孙。身为家长,应当至诚对待家众,讲话不可随便,行动不可妄为。在晚辈面前,家长行事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遇到问题,不要在细节上过于计较,也不要糊涂待事,在决断时要雍容大度,以量容人,平常爱护家庭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

子孙教育:教子有方

“为人之道,舍教其何以先?”这是《郑氏家范》第90条所述。为了子孙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郑氏家族设立了一所家塾,以仁爱忠孝教育和勉励子弟,并且免收他们的学费。东明精舍(后称东明书院)创建于元初,为郑氏子孙读书之所,但也接纳各地的学子就学。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曾到郑义门求学,后在东明精舍执教20余年,并为郑氏参酌审定了《郑氏家范》。

《郑氏家范》规定,子孙读书学习,以孝义为重要内容,族人对子弟的学习、品德、行为严加训饬和约束,以保证子弟品行端正和身心健康,适应齐家和治国平天下的需要。

为人处世:仁义廉洁

在处理好族内事务,族中子弟要做到修身齐家的同时,也应关心他人,和睦乡邻。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廉洁,是郑氏家族的一大特色。《郑氏家范》第86、87、88三条,就是针对出仕当官者规定的。子孙出仕为官后,应该奉公守法,努力政事,不要涉足贪污受贿之事,以辱没家庭、触犯家法。外出为官也必须遵守家范,任满离职后,不要过于贪恋官位,也不应自认为曾经为官,就对族人趾高气昂。出仕为官的子弟,务必早晚都要记住如何报答国家,关怀体恤穷困的黎民百姓。从宋代到清代,郑义门约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第88条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郑氏子孙中,没有一人因贪赃枉法而遭到罢官。

冠婚丧祭:持正守礼

《郑氏规范》中有关冠婚丧祭方面的内容有20多条。比如子弟年满16岁可以举行冠礼,但必须能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并能讲说其中的道理,否则至21岁再行冠礼。弟弟若先能背诵,则比哥哥先行冠礼,此举旨在激励兄长。在祭祀方面,除四时祭祀之外,不得随意违反规定祭祀求福。“凡遇忌辰,孝子当用素衣致祭。”“是日不得饮酒、食肉、听乐,夜则出宿于外。”“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而举办丧事时,郑氏家族按照《文公家礼》的规定,不被迷信之说所蛊惑,举行丧事不得用鼓乐,服丧未结束,不得饮酒食肉。

此外,《郑氏家范》还设置了诸多公益项目,如开设药市,对有疾病的邻居亲族诊断施药,鼓励有余资的子孙修桥铺路,主张仁义待人,富不忘贫、贵不凌贱,把乐于助人作为一种传统的家庭美德。

《郑氏家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巩固发展,对儒家伦理、文化的世俗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氏家族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规家法,朱元璋极为看重,甚至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郑氏家范》的内容。

《郑氏家范》根据儒家伦理哲学提出的一些公共生活原则,“和为贵”“善施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各项行为规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严谨细致的《郑氏家范》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一是厚植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教化育人,通过开办义塾,聘请名师,在教育好族中子弟的同时回馈社会;三是清正廉洁,从家庭角度使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 时至今日,蕴含其中的传统美德与处事原则,依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正是生活中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格;正是流传数代的治家智慧,指引着一个家族不断前行。

◎本文原载于《人民政协报》(作者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