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辛弃疾词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词语并在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楚天: 遥岑:舞榭( ): 吴钩:巷陌( ): 揾( ):

辛弃疾词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词语并在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楚天: 遥岑:舞榭( ): 吴钩:巷陌( ): 揾( ):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辛弃疾词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词语并在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楚天:                    遥岑:舞榭(  ):                            吴钩:巷陌(  ):                            揾(  ):

答案: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眺望远处的山岭。 舞榭〔xiè〕:歌舞的台榭。 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宝剑。 巷陌〔mò〕:。揾〔wèn〕:擦。

2.填空。(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是我国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的作品。词人由义HY而归顺朝廷以后,一直力主抗金,始终壮志难伸。这首词写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侂胄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知府。词人既_____,又_____。在登上东北_____时,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是辛弃疾在建康做_____时所写。当时,他南下已有七八年了。由于南宋王朝_____派长期当政,压制_____力量,因此,他一直遭受压抑。这首词正是抒写他因_____、国事日非而抑郁_____的心情。

答案:(1)?稼轩词编年笺注? 南宋 辛弃疾 支持韩侂胄北伐 反对草率冒进 北固亭 抚今追昔 〔2〕通判 主和 HY 壮志未酬 悲愤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典故,请写出与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朝代,并注明与典故相关的词句。

答案:〔1〕孙权 三国 “千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刘裕 南朝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刘义隆 南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拓跋焘 北朝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廉颇 战国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解析:这四句的大意是:宏伟壮丽的千秋万代照旧如故,可是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当年的歌舞楼台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早已荡然无存,英雄的业绩也随着光阴的消逝而无影无踪。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可以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

参考答案:用“千古〞修饰“〞,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感慨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光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说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消逝。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路〞,表现出词人对_____时萦心怀。把“四十三年〞特地前置强调,更表现出_____,_____的沉痛感情,含蓄地说明了自己_____,收复失地,_____的心情。

答案:国家旧耻 时间是过了很久 国耻仍然未雪 支持北伐 洗雪国耻

2.默写。

(1)千古,_____。舞榭歌台,_____。

(2)想当年,_____,_____。

(3)落日楼头,_____,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_____。

(4)倩何人唤取,_____?

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断鸿声里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者为了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边的句子颠倒的语序改正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_____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路。_____

答案:〔1〕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2〕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3〕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路〔上〕烽火。

4.“道〞,可以根据详细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给以下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人道寄奴曾住。( ) B.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

C.俱会大道口。( ) D.执手分道去。( )

解析:“道〞在这里有四个义项,有的作动词用,有的作名词用,看语言的情境判断。

答案:A—a B—d C—b D—b

5.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A、B、C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情怀,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典故的运用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借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上片借景物抒写他思念中原、报国无路的悲愤。下片那么转入借历史人物抒发他抑郁的情怀、失意的悲哀。三个典故各有侧重,联络上下文内容及寓意去考虑即可。

参考答案: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心境,由于作者贴切自然地运用了这些典故,非但没有给人以掉书袋的感觉,反而让人更加深化地体会到了作者的“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说的是张翰因不满于官场的混浊不堪,见到秋风起,便想到家乡的鲈鱼脍,于是弃官返乡。此典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朝政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尽管壮志难酬,但也不愿学张翰弃官归隐,一个“休说〞说明了作者绝决的态度。“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那么通过许汜在国势艰危之际不思报国却讲究个人生活的舒适与否的典故说明了作者尽管难以见用于朝廷,但却渴慕刘备的英雄气概而厌弃许汜的胸无大志。“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有关桓温的这一典故颇富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征来表达自己北征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说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这三个典故的运用,既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又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挚的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本词上片中最能衬托词人此时心境的意象是_____和_____,最能表现词人此时心境的动作是_____和_____。

(2)请表述词人此时的心境。

(3)本篇的写景有什么特色?试分析说明。

答案:〔1〕落日 断鸿 看吴钩 拍遍栏杆

〔2〕国事飘摇,光阴流逝,北伐无期,忧愁自己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或者:国事飘摇,光阴流逝,北伐无期,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借景抒情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风光。“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场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HY澎湃,心情冲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可选取其中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进展鉴赏,不一定对上片都作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的上片竭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况,其中几处摹写灯火的词语有_____、_____和_____。

(2)词的下片末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学者梁启超那么评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对“那人〞这一形象的理解。

答案:〔1〕花千树 星如雨 鱼龙舞 〔2〕这一形象写的是一个不甘寂寞、不随流俗的女子,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宁愿幽居、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燕兵②夜娖③银胡轤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锦襜突骑:穿锦衣的马队。②燕兵:作者手下的义HY士兵为北方人,泛言为“燕〞。③娖:整理。④银胡轤:银色的箭袋。⑤金仆姑:箭名。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意思是什么?

(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比照。〔2〕春风可染绿草木,却染不青花白的髭须。意谓壮年时代已一去不返。〔3〕被弃置不用的悲愤牢骚。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的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欢乐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谧。〔注意:“说丰年〞解释成人在说也行。〕

〔2〕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答复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问需要注意上片“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两句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句,还要结合词人的身世和经历进展深化考虑。第二问需要结合词人当时的处境做题。

参考答案:上片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词,答复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有人认为这首词塑造的是一个怀远的思妇,也有人认为这首词塑造的是一个思归的远客。你认为呢?请结合词略作分析。

答案:假如认为写的是思妇,那么上片就是实写,下片就是虚写;假如认为写的是远客,那么上片就是虚写,下片就是实写。也可以认为上下片分别是写思妇、远客。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以。

深层探究

7.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答案: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挖苦,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慨,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那么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