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讲“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来历》
公元1621年,四川爆发永宁彝族土司奢祟明叛乱。之后一直民物凋残,加之年年自然灾害,以及张献忠、李自成流寇扰川,民不聊生。明朝末年的四川,政权根基实际早已摇摇欲坠。
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犯川。先在夔州土地拦凯闹岭(今三峡奉节草堂镇)大破前来围剿的京营总兵张应元、汪云凤的楚师,打破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十孙液七年(1644)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今奉节)。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随后,四川巡抚邵捷春亲率的2万新募川军也被聚歼。
奉节夔府之战,张献忠大捷,明朝在四川的最后统治势力基本灰飞烟灭。奉节夔州“实系西南诸省与京湖之纽带”,“夔州之陷,西南门户洞开”,“川东上下,鱼溃鸟惊”,“蜀中由是大乱”。张献忠犹入无人之境,从川东一路杀掠至川西,在成都建“大西国”称帝。
同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称帝,随后简罩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北京景山自缢,明朝宣告灭亡。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亲征山海关失利,被迫退出北京。满清随之进京,正式定都北京。这一年,中国时局变换莫测,短短四十余天,紫禁城竟然罕见地换了三朝皇帝!
公元1645年,李自成兵败退入湖北九宫山被杀,有史说是自缢,或传言出家。其大顺军余部转而“联明抗清”,组建南明“忠贞营”,联络各路抗清义军转战于三峡地区奉节夔府及其周边一带,成为中国大陆“反清复明”的最后基地。
清初,欧阳直著《蜀警录》,感叹明朝末年四川这场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乱:“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就是今天四川谚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