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

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⑴被捕前:

①“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②“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③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④指导朗读。

⑵被捕时:

①读议句子,填空: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②分角色朗读。

⑶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①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②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③填空: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④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

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

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

你听出了什么?

⑴内容上:

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⑵写法上:

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三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紧张紧张工作

被捕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被捕后镇定自如伟大力量

英勇就义

怀念亲人憎恨敌人讨还血债革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