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7个质量管理小故事,给你不一样的启示

7个质量管理小故事,给你不一样的启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7个质量管理小故事,给你不一样的启示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注重质量意识的培养,追求人的意识的改变,追求对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全员参与的质量才是真正的质量,参与的人越多,寻求改进的机会就越多。 品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许是直接相关,也许是间接相关。我们不管从事哪个工种,都应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自身岗位的质量职责,并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符合要求,“我的工作由我保证”这也是对质量的贡献。

01

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

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

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

02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启示】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 对待产品质量应该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换位成消费者,如果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也许我们会认为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个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03

老木匠造房子的故事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次料,出的是粗活,所以手工非常粗糙,工艺做得更是马虎。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启示】

不可否认,老木匠曾经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给公司创造过很多财富,但最后时刻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忘了职责,后果自负。 作为一名员工,责任在先,时时刻刻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做到善始善终。这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当然自己也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品质没有折扣。 我们的生活也像建房子,如果是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劣质“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04

小和尚撞钟的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如此半年下来,小和尚感觉撞钟的工作极其简单,倍感无聊。后来,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宏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既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此后潜心修炼,终成一代名僧。 【启示】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既然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 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05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又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所以再次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个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启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关门”,而是去加高“笼子。” 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加高笼子”。 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子关好了吗?”

06

天堂

一位行善的基督徒,临终后想见天堂与地狱究竟有何差异,于是天使就带他到地狱参观。在他们面前出现摆满了佳肴的餐桌。“地狱的生活还不错嘛”。“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一会,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夹得到,吃不到……来到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不同的是,围着吃饭的人们,他们互相喂对面的人吃菜,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启示】

这则故事体现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07

猴子与香蕉

西点实验室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有6只猴子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着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 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就有5只老猴子1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会被水淋,都制止它,过了一些时间,新来的猴子也不再问,也不去碰香蕉。然后再换一只新猴子,就这样,最开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换出来,新进去的6只猴子也不会去碰香蕉。 【启示】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培训的重要性和无条件的执行制度 。 培训的重要性:把好的经验做好培训,让大家共享,培训好了,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大家都会向同一个方向,也是正确的方向使力,这样的团队或公司会战无不胜的。 制度就是要无条件执行的。因为制度是经验的总结。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错误或受惩罚的。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发展、取胜,质量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力量,但什么又决定质量呢?如何提高质量呢?执行!——还是执行!这个“质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质量最有力的发动机,它发动着质量的改进,发动着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