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五龙根

五龙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五龙根

药材名称:五龙根

名称出处:《生草

药性

备要》

概况

异名:大叶青(《植物名实图考》),五爪龙(《生草

药性

备要》),火龙叶(《岭南采药录》),鸡脚掌牛奶子(《福建药物志》),五指牛奶(《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五指毛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桑科榕属植物掌叶榕的根。

原植物:掌叶榕Ficus hirta Vahl(Ficus simplic issima Lour.var.hirta(Vahl)Migo;Ficus hibiscifolia Champ.et Benth.),又名佛掌榕(《海南植物志》),粗叶榕(《广州植物志》),三龙爪(《福建植物志》)。

历史: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名大叶青,谓:“大叶青生南安山岭。独茎,高二三尺,灰绿色,有毛,中空,白如芦茎。叶三叉,中长寸许,大如掌,面淡青,背微白,毛粗纹,有露脉如麻叶。子附茎生叶下,如火麻子,薄壳,青褐色,亦有毛,中有细红子一窠。俚医以治下部湿痹。”所述即为本品。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8m。有乳汁;嫩枝中空。单叶互生;叶柄长2~8c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1~3cm,膜质,红色被柔毛;叶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0~25cm,宽4~13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不裂或3~5深裂,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粗糙,疏生短硬毛,下面除金黄色长硬毛外,有时密生柔毛;基生脉3~5出,侧脉4~7对。

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的叶腋,球形或椭圆状球形,无梗,直径6~15mm,幼时顶部苞片形或脐状突起,基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3cm,红色,被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雄花有梗,花被片4,红色,雄蕊2~3枚;瘿花花被片4,子房球形,光滑,花柱短,侧生,柱头漏斗形;雌花生于雌株榕果中,花被片4,花柱侧生于一侧微凹处,细长,柱头棒状。

瘦果椭圆球形,表面有小瘤体。花果期3~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9页.图97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1000m的旷野、山地林缘、灌丛或疏林中。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亦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药材主产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根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5~30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多数细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商品为块片状。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皮部狭窄,易撕裂,纤维性,木部宽广,淡黄色。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10为余列细胞。皮层窄,石细胞群排列成环,少数散离;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韧皮部宽广,有少数乳汁细胞;纤维甚多,单个或成束,壁极厚,非木化;有石细胞及方晶。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类圆形,直径30~200μm,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木纤维束与木薄壁细胞常交互排列成同心环状。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细根几无草酸钙方晶。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14)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类、香豆精及生物碱。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

药理

小鼠ig本品根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70%乙醇浸膏也有效,水溶部分及生物碱无效,水不溶部分有效。

豚鼠ip煎剂有平喘作用(组胺喷雾引喘法),70%乙醇浸膏之水溶及水不溶部分也有效。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79。

药性

性味:甘、微苦,平。

①《生草

药性

备要》:“甜、辛,平。”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③《陆川本草》:“甘,平。”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去瘀,消肿。

主治:风湿痿痹,劳伤,浮肿,跌打损伤,妇人经闭,白带,乳少。

①《生草

药性

备要》:“消毒疥,洗疳痔,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筋骨。”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气,去红肿。”

③《福建民间草药》:“祛风解毒,化湿行气。”

④《陆川本草》:“强壮,通乳。治风湿骨痛,跌打驳骨,妇人乳少。” ⑤《南宁市药物志》:“根皮:行气,去风湿,利关节,壮筋骨。治跌打接骨,风湿痿痹,去瘀生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