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权运动的诞生与兴起(以美国为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独立战争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战争的需要,妇女的社会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激发了她们对平等权利的要求。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妇女与男人们一起投入了和平建设以及诸如西进运动这类重大的经济活动中。妇女的地位总体来说并没有太大变化,但独立战争对她们的影响却久久存在。而且客观上来说,有些方面,特别是美国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也有利于妇女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敬重。
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在建国后出现了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是美国文明的基础,两者的健康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妇女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举止,因此妇女应该拥有“共和国的母德”。强调“共和国的母德”在当时虽未与男女平等联系起来,但与女子教育联系起来了,成为提高妇女素质的重要契机。19世纪,越来越多的女子接受了教育,女子高等教育也普及起来。
女权运动兴起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可能还是工业化过程。19世纪初,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门,可以自己赚钱,自己养活自己。因此,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关心社会进步和自身的权利。
19世纪中期,女权运动正式兴起。1848年7月19日,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在纽约召开。大会的组织者是柳克丽霞·莫特(1793-1880)、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1815-1902)和苏珊·安东尼(1802-1873)。大会通过了《美国妇女独立宣言》(也叫《苦情宣言》)。这标志着美国以争取选举权为主的女权运动正式开始。
美国内战结束后,经济进入突飞猛进的时代,女权运动进入了第一次高潮。妇女取得了选举权。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使更多的妇女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到19世纪末,由于新技术开始进入家庭,大大减轻了妇女的家务负担。照相机、留声机、汽车、电影等的发明和应用则逐步丰富,改善了妇女们的生活,为“新女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新女性指的是受过中高等教育,有兴趣参加妇女组织的中上层妇女。总的来说就是女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收入增加,空闲时间也增加了,让更多的妇女有可能走出家门,从事各项社会和政治活动。在以上因素的促进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次妇女运动的高潮,核心就是要求取得选举权。
但在1920年以后,一直到50年代,女权运动一直持续走向低潮。原因很多:一方面,妇女取得选举权之后,一段时间里提不出有吸引力的或既能鼓舞广大妇女、又可以争取到的目标;另一方面,从20年代到50年代,美国妇女经历了一个回到家庭然后又重新走出家庭的过程。当然这一时期的女权运动并不是没有完全发展,只是在量变上的发展,这种量变的积累,是为了之后新的高潮质变的到来做准备条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妇女又重新走出家庭,从而又燃起了对政治的兴趣。她们重新走出家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战后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热潮使许多家庭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另一方面,战后生育高峰期生下的孩子已到上学年龄需要一笔客观的教育费用。这促使妇女走出家庭,找工作增加家庭收入。进而使得他们重新对政治或平等问题产生兴趣。
女权运动浪潮
她们很快发现,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她们的权利情况却没有改善。由于缺乏女权运动的强大压力,她们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没有多大变化。在工作机会、待遇都受到性别歧视,与男子同工不同酬,晋升机会很少。这种社会上的性别歧视使得妇女们感到需要一场新的女权运动。此时正经历波澜壮阔的黑人民权运动以及改革思潮对女权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历史上的改革年代,政府改革、民权运动、学生运动、新左派运动等社会运动层出不穷、风起云涌,核心都是追求平等。这些平等本质上都是一致的,虽然理解上各有不同,如黑人民权运动追求的是种族平等,而种族平等与性别平等一样,也是基于人类自然权利的平等。新一轮的女权主义运动就此展开。这一轮的女权运动的领导人是贝蒂·弗里丹。1963年出版的《女性的奥秘》,揭开了女权运动的新篇章。1966年,弗里丹创建了全国妇女组织,标志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复兴。弗里丹的书以及组织主要反映的是中产阶级妇女的生活和要求。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激进的妇女组织,这些人也是民权运动、学生运动以及反越战的和平运动的参加者,主张实行革命性的变化来结束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第二波女权运动
70年代,女权运动日趋激进。1970年黑人女律师艾林·赫尔南德兹继任全国妇女组织主席,吸引了一大批黑人妇女加入,而且工作重心转移到争取堕胎权和建立托儿所之上。同时出现了一大批理论性的书籍,如《性政治学》、《性辩证法》、《姐妹的联合是有力的》,这些都被统称为“新女性文学”。
女权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组织是美国妇女解放运动。这个组织寻求的是妇女的解放。原来是属于全国妇女组织,但认为全国妇女组织的斗争目标过于低、斗争方式过于温和,所以“另立炉灶、自立门户"。由于该组织的思想观念和斗争方式远远比全国妇女组织激进,因此又被称为激进女权主义运动。
女权运动在美国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妇女关心和介入到女权运动中来。1977年在休斯敦召开的国际妇女年大会上,来自美国50个州以及5个管辖区的妇女代表们通过了25条决议,其内容涉及妇女利益的各个方面,教育、就业、生育、同性恋、福利、婴儿抚养和权力分配等,无所不包。休斯敦会议显示了美国女权运动已日趋成熟,它所追求的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平等和自由。
妇女参政运动
美国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几个主要目标并没有实现。但这不是说。第二次浪潮收效甚微。1964年通过的《公民权利法》虽着重解决黑人问题,但也规定禁止基于性别雇佣的不平等,缓和了未能通过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所造成的不满全情绪;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同工同酬修正法案;1974年,平等就业机会法和平等信贷机会法相继通过;1978年,怀孕妇女没能力工作法生效;1984年,儿童抚养实施修正法通过,退休金平等法通过。而在州一级的地方政府,妇女们提出并通过了许多保护妇女权利和权益的法案,大至人工流产、福利保障,小到家庭暴力、育儿义务。
法律的改变只是第一步,还需要通过习惯的改变才能得到真正承认,所以习惯上的变化才是关键性的。妇女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许多人改变了以前对妇女的看法。妇女就业、受教育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她们还进入了许多以前由男人垄断的职业,如司机、警察、电工等。还有一些数字可说明妇女地位的变化。妇女在就业大军种的比例在1976年达到48%,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超过了50%。同时,妇女的工资待遇和就业性质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在政治领域,越来越多的妇女有了参政的要求,美国妇女已逐渐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军事领域,妇女大规模进入军队成了美国乃至当今世界的又一个新潮流,但女军人在军中所占比例并不多以及面临性骚扰问题,都意味着妇女在军队种的地位还有待提高。
美国女权运动影响了社会观念的方方面面,使妇女问题成为人人皆知的社会问题,任何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语都受到了整个社会的鄙视。这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当然,女权运动以及”性解放“运动,对美国人的婚姻观念、家庭结构、同性恋、离婚率等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既反映了美国妇女自主能力和追求个性、寻求解放额意识的提高,同样也折射出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严重失范。
美国妇女仍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男性的话语霸权仍然支配着美国社会。一些妇女潜意识仍认为自己不如男性。总之,美国妇女自身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女权运动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