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教学目标
1.掌握力的分解的原理,能够体会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分解的探究过程及与力的合成的关系。
【难点】应用力的分解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合力是什么?力的合成原则是什么?学生能回答出,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利用了的等效的思想。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已知合力如何确定分力呢?引入本节课,力的分解。
环节二:新课探究
【模块1】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提出问题(结合实例):多媒体展示拖拉机拉耙沿水平方向前进的图片,思考耙受力情况是如何的?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拖拉机对耙的拉力?
小组讨论:耙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泥土对耙水平向后的阻力,还受到拖拉机对耙斜向上的拉力。由于受力平衡,耙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泥土对耙水平向后的阻力的合力与拖拉机对耙斜向上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理根据等效作用,可将拖拉机对耙斜向上的拉力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和竖直向上的力,这样分解出来的两个力,其实就是拖拉机对耙斜向上的拉力的两个分力。
【模块2】力的分解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原则吗?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以上的力吗?
问答:力的分解其实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的定则。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以上的力
教师讲解:已知一个力,求解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也遵循三角形定则。
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力,学生上台画出力的两个分力。得出力的分力有无数种情况。
【模块3】力的分解的应用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已知合力和另外两个力的方向,能否求得分力的大小?已知合力和另外两个力的分力的大小,能否求得两个分力的方向?已知合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外一个分力的方向,能否求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小组讨论: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可得,已知合力和另外两个力的方向或者大小,能确定一个唯一的平行四边形,故能求出未知量;已知合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外一个分力的方向,学生也只能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部分学生用三角形定则,故能求得未知量。
环节三:巩固练习
给出判断题,已知一个力F的大小和方向,分解为F1和F2,则可以说物体受到同时受到F、F1和F2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进行总结,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并说明其遵循的规则都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下课让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