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提及古典音乐,很多人觉得“太过高雅、小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或者“古典音乐欣赏充满门槛,自己不懂乐理,很难‘听懂’”。其实,脱下古典音乐的高冷马甲,你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耳边:
经典电影经常用古典音乐作为高潮配乐,来表现人们最深层、最炽烈的情绪变化。如在豆瓣获得最高评分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偷偷通过监狱广播播放了一首乐曲,在这短短的曲子中,他获得了生命中最自由的时刻,连那些早已习惯了绝望的囚犯脸上,也出现出对未来的憧憬,对美丽人生的渴望。
这首神奇的曲子就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平日里,这首曲子的名字可能并不足以吸引你去听,但当它出现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就可以轻易打动任何人。
想听懂古典音乐或想理解古典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并不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待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着相似的地方。
一、由浅及深。
二、量变到质变。
通常我们听古典音乐,只需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对作品的意见就好。对于乐评人来说,他只会告诉你作者创作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想告诉听众的东西。而作为你来说,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你认为好的就是好的。无需考虑别人对这部作品的想法和理解。
下面说几个我喜欢的作曲家:老柴、施特劳斯家族、维瓦尔第、贝多芬、莫扎特。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入门的首选,优美动听,浅显易懂。他的作品中,最浅的大概是:《天鹅湖》,最好听全剧,选段也可以,买一张CD或DVD,边看芭蕾舞剧边听也是很美好的,里面每一支曲都极为优美。再之后就比较自由了,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一路往下进行就好。
接下来,你可以听听老柴的交响乐。比如,作为小提琴界,最经典而且个人认为最好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说完老柴,再说说施特劳斯家族。
如果你是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每个新年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信你不会错过。施特劳斯家族每年的作品,都会在这场每年最重要的古典音乐盛典上一次次响起。
比较浅显易懂的,《蓝色多瑙河》、《闲聊波尔卡》、《雷鸣闪电波尔卡》、《拨弦波尔卡》、《皇帝圆舞曲》、《春之声》、以及每年最后一首的经典曲目:《拉德茨基进行曲》。
虽然每年执棒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指挥不同,但不同的指挥,所演绎自己心中的施特劳斯家族的曲目,都带着自己的性格特点,最终带领所有乐团的乐手去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施特劳斯家族之后,必须要提一下维瓦尔第,他的《四季》,我想太多人都耳熟能详,不再赘述。个人认为,维瓦尔第绝对属于浪漫主义作曲家。
还有贝多芬和莫扎特。贝多芬的《命运》、《欢乐颂》、《英雄》和《悲怆》,可以由浅及深地去听。莫扎特的钢琴曲目非常多且容易普及。而且,莫扎特的钢琴曲,经历过一此沧桑的人会真正喜欢这些作品的。
最后是一些个人喜欢的小品,推荐给大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比才的《卡门组曲》,圣桑的《天鹅》,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我考九级和的外国乐曲以及参加清华文特的参赛曲目),约翰.威廉姆斯的《辛德勒的名单》等等。这类型的小品还有很多,都是色彩又好,又浅显易懂的好曲目。
古典音乐重要的是聆听和感悟,只要感觉悦耳动听,触及心灵就可以。
你不需要懂,你只需欣赏。
如果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话,那么音乐就是感觉艺术。美术可通过绘画、雕塑、建筑等给人直观的美感的艺术享受,音乐通是过声波给人遐思、愉悦、振奋、忘我等感觉艺术的享受。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被音乐感染着、滋润着,想要“离开”音乐的氛围也难。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古典音乐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精美的配器、耐人寻味的音乐语言使人百听不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和接受。
我以为,如何欣赏古典音乐,首先不要给自己带诸如我没音乐细胞、五音不全、不会演奏乐器、不懂乐曲结构等帽子。试问,球迷真得都懂球会踢球吗?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看球赛,去享受传球的节奏感和进球时的热血沸腾的感觉。欣赏古典音乐也是如此,只要你喜欢,只要你以为找到了音乐的感觉,符合你的审美观就妥。但话还得说回来,球迷多少都懂点球赛的规则,那么我们乐迷也得懂点古典音乐的知识。
古典音乐源于西方欧洲中世纪,始于“巴洛克”时期直至二十世纪初。从教会音乐到宫廷贵族至影响到民间,其音乐的结构的构成和展现逐渐打破了教堂音乐的束缚。古典音乐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古典主义是以音乐的严谨的格式构成并受其约束,浪漫主义音乐表达了人类的内涵情绪和社会现象。我以为,前者当以巴赫为代表人物,他把宗教音乐向“市俗”音乐靠拢,其典型的是复调创作手法,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戈兰登堡协奏曲”等流传至今。后者当以贝多芬为首选,后人划分贝多芬是古典主义乐派,我却不敢苟同,他的田园、英雄、命运、合唱交响曲及“月亮”、“致爱丽丝”钢琴独奏曲等是何等的耳熟能详至浪漫主义之登峰造极。这些曲名应该是后人命名的,正也恰恰证明了、呈现了贝多芬浪漫主义风格的灿烂辉煌。严格的讲,贝多芬是承古典主义之传统,启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典范!贝多芬的名言:“我要紧紧掐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欣赏古典音乐,对奏鸣、回旋、诙谐、序曲等曲式结构、交响乐乐章的构成、乐器种类和特性和乐团的构成也得有所了解,乐团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组成,一般有有双管、四管编制(铜、木管为准)。对器乐各特点也要所了解,比方说,弦乐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最能表现人类的情感,是交响乐团的主角且担任主旋律的演奏,所以第一小提琴是乐团的核心。木管乐器一般起着承上启下的角色,而双簧管是主角,铜管小号是乐曲高潮当仁不让的旗手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指挥是乐团的灵魂之所在不言而喻的。所谓交响乐,当器乐在交替又同时奏响之时,亦是作曲家的乐思彰显之刻!同时,对作曲家及乐曲的背景和乐团指挥特点了解,都是我们有的放矢欣赏古典音乐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最好的方法是你得先听(欣赏)起来再说!一般来说,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你如何理解,觉得好听正中下怀就好!
放松,这是最佳的方式^_^
一套音响一杯茶,一把凳子一根烟。成了。
可以说古典音乐属于轻音乐类型,很轻柔的感觉,一般会选择用两个耳机来听,因为古典音乐可以说就是一种安静型音乐,这样的音乐需要细细的品味。
在“Scott Joplin”的《The Entertainer》中,这首曲子就是一首非常欢快的幽默的爵士风格,这样的节奏,让人欣赏起来,在内心中也是会有一种微微的笑意,突出表现出了一种幽默的感觉,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是“理查德钢琴王子”的《梦中的婚礼》,这首歌曲,让人有一种重回美丽的城堡的一种感觉,自己是一介草民,却让公主动心,最后步入婚姻殿堂,这首曲子给我的感受是永远都是难以忘怀的,可以说这首曲子给我的音乐领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喜欢音乐就要去感受音乐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聆听的时候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下画面感,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属于作者的感觉,结合起来,这就是音乐。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如何入门古典音乐,虽然是老掉牙且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始终有人求解,说明人们将聆听古典音乐视为一种很高的技能。
这当然是生活条件好了,娱乐时间多了的一种兴趣反射。类似的问题有,如何品尝咖啡,如何品尝红酒,如何吃西餐……最不耐烦也最诚恳的回答是多听,多喝,多吃。
因为,欣赏(入门)古典音乐不同于学习乐器或者歌唱,大多来自经验,而非专业。经验的好处在于真实发生过,有一定的借鉴性。例如从哪些作品听起,了解音乐简史,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不好之处在于套路化,难以对症下药,可能到你这儿并不适用。
有没有公认的确定的原则方法呢?还是有的。
首先是要经历现场。古典音乐不像流行音乐,它完全不用电声,是在一个声乐条件较好的环境中纯手工作业的艺术,即使听古典音乐唱片也达不到相似的感染力。何况,音乐家与观众在现场才能通过音乐“来电”。一般音乐会的曲目都是经典作品,选择并不困难,可以选旋律感人的,也可以选热闹的。
其次,除了对古典音乐一见钟情的人,大多数人要尽可能感受和声,它是古典音乐最有魅力的特征。和声,通俗地讲,就是流行音乐常说的和音:主唱身边那几个负责伴唱的歌手。(如下)
古典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依然受到众人喜欢。很多人在听古典音乐时,认为古典音乐高深,摸不到头脑,今天朝音夕拾给大家分享个方法——乐器拟人化,以供参考。
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以吕思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说明,曲中主要由三种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和铜管(其他乐器起烘托氛围作用),我们让三种乐器分别代表祝英台、梁山伯和以祝英台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整个音乐演奏过程,可以看作是这几个人在演绎《梁祝》这个故事。
1-5分钟
悠扬的长笛声、缓慢抒情的双簧曲和轻吟的管弦乐共同营造出一幅春光明媚、花语鸟香的江南风景。然后小提琴奏出一段爱情主题旋律,接着大提琴的加入,与小提琴形成对答,仿佛祝英台与梁山伯草桥结拜的情景。
5-7分钟
一段轻松愉悦的小提琴独奏和弦乐,演奏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同窗,共读共玩的情景。
7-10分钟
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旋律,不久弦乐加入,跟着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仿佛两人依依不舍长亭离别的情景。
10-14分钟
低沉的锣声,颤抖的小提琴声,预示着逼婚的到来,接着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和弦乐强烈的快板节奏,形成强烈反差,烘托出父亲逼婚,女儿抗婚的激烈场景。
14-18分钟
小提琴凄凉的独奏,笛声隐隐映衬,接着又是大提琴和小提对答,仿佛两人楼台相会、互诉愁肠。
18-21分钟
小提琴凄厉的散板与弦乐的快板交替出现,时而低回婉转的低吟,仿佛祝英台悲痛欲绝的哭坟。最后锣鼓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
21分钟-最后
竖琴的滑奏,爱情主题再一次奏起,仿佛两人化蝶,比翼齐飞。
总结
以上朝音夕拾详细的分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许下次你再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它到底在演奏什么了。朝音夕拾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如果我们提前做一些功课(音乐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乐器知识、简单的乐理知识),在加上我们的想象力,我们是可以轻松的聆听古典音乐。
以上是朝音夕拾个人听歌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不同,其具有丰富的音乐底蕴和文化内涵,所以除了普通的聆听旋律之外,还要能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传递的思想。
所以,我建议用美食家品尝美食的态度去欣赏古典音乐,即,美食家怎么品尝美食,我们就怎么欣赏古典音乐。
我们在电视上、电影上,甚至动漫上都见过美食家品尝美食的样子,他们不仅仅是“吃”,还包括看、闻、回味、思考等等,来评价一道菜是不是色、香、味俱全。
同样,我们在欣赏古典音乐时,也应该拿出这种类似“挑剔”的态度来,去仔细品味古典音乐。
第一,“看”
在听一首古典音乐之前,先别直接拿过来听,就跟美食家一样,先别拿过来直接吃,而是要看一下这部音乐作品是谁创作的,什么时间、地点、创作背景,讲述的故事内涵,及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等,这些东西网上都能搜到,先大体有个了解,之后再去听,感受就会不一样。
第二,“闻”
注意,此处的“闻”并不是像吃菜那样的“闻”,而是中医里望闻问切的“闻”,即聆听声息,也就是开始第一次的聆听。在前面对整个音乐背景有了了解之后,我们先聆听一遍,熟悉整个音乐的旋律,在第几分钟会出现高亢的节奏,第几分钟又会出现低沉的节奏,与我们看到的文字里的故事情节是否保持同步的起伏等等。
第三,“品”
这时候到正式“品尝”,也就是“欣赏”的时候了。前面两轮下来,我们已经熟悉了这首古典音乐,对它也不再陌生。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一回生二回熟,再次见的时候就可以少些寒暄,多些真情交流。所以,此时再聆听才是真的在“欣赏”这首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真正核心的内涵。
第四,“回味”
吃完了才还要擦擦嘴呢,所以听完了音乐也要回味回味,好听在哪里,不好听在哪里,如果能结合前面了解的知识,顺道写一写心得、感悟、评论等等,那更是极好不过了。
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聆听古典音乐了…
一杯清茶,一本古诗词、一把摇摇椅就可以了…
. 动机问题 下海(我们假定古典音乐是一片海洋)之前,先问你为什么要下海? 如果你搞不清楚,就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我个人来看,这点非常重要。假如你是看到旁人在欣赏古典,并且认识(准确地是听说)古典是一门高雅艺术,而为了使自己品味更高雅一些而去欣赏,那么我劝你立即上海,不要再听了,说得难听这就是附庸风雅。 你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听古典?首先想到的绝不能是高雅、高尚这几个词,而是她纯粹的美:带着无限的快乐、忧愁、感伤、纯洁的古典精神的美,带着沉淀了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的精华——人类的智慧、思想、感情,与自身、环境作斗争,不断升华进步的结晶。你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熏陶自己,为了追求艺术和真理才去听的。对古典的追求必须要有这种真诚。倘若你缺乏这些真诚,你会在海里泡了一些日子后,无奈而愤恨地爬上岸来。 这些话并不偏激,相信许多热诚的古典迷会同意我的不少观点。
2 自己的心态 有了良好的动机,你决定要到古典的海洋里去汲取养料了,是否意味着你将成功?绝对不!你此时就要审视自己的心态了。这里是说你的精神、思想、气质、价值观、知识结构等问题,古典虽然能够陶冶你,但在古典接受你以前,你至少需要一定的基础。 没有一颗真正恬静的心,你就无法全身投入古典的海洋,古典音乐需要你身上的不少气质:譬如你要有一颗平和、谦卑的心;纯朴大气的性情,你不能偏激、不能偏执——假设你一直都是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那如何安心地面对这些安逸、深沉的音乐?你马上会觉得它们平淡,缺乏刺激,没有味道。你还需要有一颗不断思考的心,你需要有理智整理思维的能力。古典音乐往往如此,要求你审视自己的灵魂,总结自己的过去、现状,使你看清现实和自己。 古典音乐属于过去的艺术,虽然音乐有超越时空的魔力,但它仍然无法根本摆脱时代的束缚。你一听,就知道古典音乐的气质和现代音乐截然不同。因此,你要跨入古典的槛一定有困难:你不可避免地感到一种时代的隔阂。
此时怎么办?
依我个人意见,古典文学是最好的使你具备古典意境,了解古人气质的途径。中国的大诗人,大词人的作品也可以多接触,虽然中西有差异,但就我个人体会,对培养你的意境绝对有好处。 因此只有自己充实了,具备了一定的积累,才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古典音乐, 文学方面,有条不错的路是:「约翰·克利斯多夫」---> 「贝多芬传」--->入门 ---> 「傅雷家书」--->继续入门
3 环境 古典音乐的欣赏太受环境局限了。古典音乐有如一桩秘密,很多时候,你只愿意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听,对周边的环境要求是苛刻的:必须恬静,有噪杂的话是不可想象地。
4 选择问题. 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世界,刚入门者尤其需要慎重。开始上来就选择晦涩、艰深的大部头,只能打击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欣赏能力,认定自己无法接受古典。循序渐进是必须的,面对无数的作品不需慌,广泛收集入门资料,选择合适的作品、作曲家进行欣赏,对版本无需研究苛求,得到什么就老实听什么。 初听古典绝不讲究多和广,而讲究精,假设你上来就想把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新古典听个遍,那你注定要失败,最后什么也听不成。这是一条危险的弯路。
5 乐理问题 听流行过渡到古典最头疼的一定是乐理。这个水平不要求高,但要求你有“一定的水平”、一定的基础。譬如你学了对位、赋格,再听巴赫,欣赏他的精湛记忆,犹如复杂的精密仪器般宏大的音乐,才会有这方面的感叹和震惊。
假设你不了解乐理,则只能在感官上得到一些和纯粹内心的共鸣,其实乐理并不复杂,了解个大概就好,你听起来绝然不同,对作家会有更理性的认识,对音乐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个人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享受。 除了乐理外,还有乐器方面的知识。研究大演奏家的演绎是非常有趣味的。平白地说,为什么说某位钢琴家是优秀钢琴家?就在于他的技巧,他对作品理解的表达的准确度,以及他的个性的发挥,这些需要精细的品味。
技巧方面,还拿熟悉的肖邦第二钢奏来说,第三乐章中“回忆”的一段极端优美的极弱音的旋律,通过比较不同演奏家的表现,你就可以发现他们哪个功夫高,哪个确有大家风范。也只有比较过后,才了解大家真正的高在哪里。具体地说,第四乐章Presto里,Rachmaninoff的演奏最让人心动,有如风驰电掣,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短短几分钟内,音色竟有三四次显著的强弱、弱强变化,每个强弱变化中的音色梯次变化也异常清晰,实在体现了舒伯特所说“似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与我们对话。”
没有对钢琴演奏常识的基本了解(譬如触键、踏板、rubato之类技巧,也就无从欣赏这些大家们技艺的精妙--你听上去会觉得他们弹得都差不多),这就损失了许多乐趣。 同理,指挥艺术则更为精深,也更有如海般的宽广深远。爱好者热衷于比较哪个指挥家演奏的贝多芬九交更广阔壮观,富有史诗般的绚丽,无可比拟的气势,更贴近作者的作曲意旨。又譬如Furtwangler的爱好者,更会收集这位伟大指挥家不同时期对同一作品的演奏——他不断在创新,改变改进自己的演绎方式,深化自己的理解。因此乐理、乐器、演奏、历史知识的不足,将影响你的欣赏。但只要你不断的学习、了解,就会不断的提高欣赏水平,发现越来越多的蕴藏在这些音乐中的内涵,力量,乐趣。
一颗真诚、执着、富有热情的心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旁的东西都可以慢慢培养,慢慢熏陶。年轻时代听古典有特别的意义:在年轻时被贝多芬、巴赫感动,将是你对自己心灵播下的最奇异的种子。你将终生为之受益。
更实际地说,巴赫可以抚慰你的心灵,培养你宗教家的性情;莫扎特带给你无限的“和”,纯粹的古典主义,古希腊精神的健康的美;贝多芬给予你与命运斗争,与社会一切恶丑事物斗争的力和勇气,是直照进入你心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