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最早的风筝,在2000年前便已出现了,那时还是以木、竹制作。据传第一只风筝的制作者,是春秋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拜。”也就是墨子发明了最早的风筝“木鸢”。

风筝发明之初,其实是用于军事战争的。传说中鲁班就曾用竹制作过敏漏“木鹊”,从高空俯瞰宋城,获得情报,助荆王攻宋。

而传说风筝参与的最重要一场战争,逼项羽自刎乌江的那场“四面楚歌”的垓下之战。当时楚霸王项羽的军队被刘邦围困,原本是双方僵持之局,张良却为刘邦出了一计策——将人绑于大风筝之上,在空中吹奏楚国音乐。果然,箫声一响起,楚君将士思乡之情顿起,军心涣散,被汉军击溃。

其实早在张良之前,韩信也曾利用风筝,在攻打未央宫时刺探情报,测探未央宫地下暗道的距离。而正史中,有关风筝在战争的使用,最早记载在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

梁武帝被侯景围困时,曾通过风筝向城外求援,将皇帝诏令系在纸鸢之上,顺风放出城外。然而这次求援很不幸,风筝被叛军发现,用箭射下,不久后台城被攻陷,梁武帝被饿死厅粗,梁朝从此走向衰落。

火药发明后,风筝也常被系上火药,用于战争火攻。唐代以后,随着国力强盛,武器的多样化,风筝的功用渐渐从军事转化为了娱乐。

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扩展资料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扮拿镇”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