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蛇详细资料大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奎蛇,即蝰蛇,蛇目蝰科有毒蛇类,主要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以及我国福建、两广等地区。
中文学名:奎蛇
拉丁学名: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界:动物界
目:蛇目
科:蝰科
蝰蛇,基本情况,生活习性,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群分布,致病原理,防治 ... ,
一种有毒蛇类,有时也指与之极近缘的响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类.
[学名] 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分类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态特征]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呈宽阔的三角形(因为它的头部有巨大的毒腺),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
蝰蛇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
蝰蛇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欧洲蝰 蝰蛇科(Viperidae)约200种毒蛇的统称。分为两个类群(亚科),即蝰蛇亚科(Viperinae, 东半球蝰蛇)和响尾蛇亚科(Crotalinae, 颊窝蝰蛇)。某些权威人士认为,蝰蛇的这两个类群应是各自独立的科。蝰蛇的特征是具有一对中空的注射毒液的牙齿,着生在上腭活动骨骼上(上腭骨),不用时可折回嘴内。具颊窝器的蝰蛇(响尾蛇及其他)的特征是︰在每侧鼻孔与眼之间有一热敏感小窝,用于探寻温血动物。蝰蛇体长小至Vipera ursini的不足30公分(12吋),大至巨蝮(Lachesis muta)的3公尺(10呎)以上。捕食小型动物,捕猎 ... 是先咬伤猎物,再追踪。
东半球的蝰蛇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特点是行动迟钝,身体粗壮,头宽大。许多种类为陆栖。树蝰属(Atheris)的身体细长,尾能缠住树枝,营树栖生活。而穴蝰属(Atractaspis)则为洞栖,眼细小。大多数种类卵胎生。响尾蛇亚科主要在西半球,从沙漠到雨林皆有。中、南美洲的洞蛇属(Bothrops)为陆栖或树栖种类。有些如噬鱼蛇是水栖种类。某些种类产卵;其他为卵胎生。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呈宽阔的三角形,(因为它的头部有巨大的毒腺) 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蝰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弯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蝰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蝰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蝰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一般在森林、草地、沙漠中活动。
1 白头蝰亚科Azemiopinae
1.1 白头蝰属Azemiops
2 夜蝰亚科Causinae
2.1 夜蝰属Causus
3 蝮亚科Crotalinae
3.1 蝮蛇属Agkistrodon
3.2 跳蝮属Atropoides
3.3 睫角蝮属Bothriechis
3.4 森蝮属Bothriopsis
3.5 矛头蝮属Bothrops
3.6 红口蝮属Callosela ... a
3.7 山蝮属Cerrophidion
3.8 响尾蛇属Crotalus
3.9 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
3.10 亚洲蝮属Gloydius
3.11 瘤鼻蝮属Hypnale
3.12 巨蝮属Lachesis
3.13 墨西哥角蝮属Ophryacus
3.14 烙铁头属Ovophis
3.15 猪鼻蝮属Porthidium (猪鼻蝮蛇占据奈吉尔·马文哥斯大黎加十大致命毒蛇名单上的第七名。) 3.16 侏儒响尾蛇属Sistrurus
3.17 竹叶青属Trimeresurus
3.18 黑绿烙铁头蛇属Tropidolaemus
4 蝰蛇亚科Viperinae
4.1 树蝰属Atheris
4.2 膨蝰属Bitis
4.3 角蝰属Cerastes
4.4 锯鳞蝰属Echis 猪鼻蝮
4.5 钝鼻蝰属Macrovipera
4.6 山蝰属Montatheris
4.7 泽蝮蛇属Proatheris
4.8 拟角蝰属Pseudocerastes
4.9 蝰属Vipera
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并有一过性晕厥现象,因其毒腺含有促凝血毒素及溶血毒素,引起"DIC"出血及红细胞破坏,严重者常因为脑出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蝰蛇咬伤的局部常规处理,是指被蝰蛇咬伤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 ... 、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及局部用药等。 局部常规处理应在蝰蛇伤现场进行,处理越快,效果越好。病人被蝰蛇咬伤后立即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也可用 ... 或拔火罐的 ... ,除去伤口或周围的毒液,但对于血循毒蝰蛇伤患者,不宜 ... 或拔火罐,以免伤口流血不止。为延缓伤口蝰蛇毒的吸收,于近心端3-5厘米处用带子扎紧,其结扎松紧程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以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障碍过久而坏死,待急救处理结束后(不能超过2小时),结扎应立即解除。 蝰蛇 在蝰蛇咬伤后1-2小时内,伤口处作十字切口,长2-3厘米,深达真皮以下,如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 可深达2-3cm。伤口若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反复冲洗伤口后,伤肢搁下垂位,周围置冰袋,以减少蝰蛇毒的吸收。应注意,血循蝰蛇咬伤者不宜作扩创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常规套用破伤风抗毒素 (TAT)。 在蝰蛇咬伤后0.5-1小时内,有条件者,及早作局部环封,用相应的血清2ml或用胰蛋白酶2000U,或10-15%依地酸二钠4ml,分别与0.25-0.5% 普鲁卡因溶液5-20ml 、 ... 5mg配伍,于牙痕中心及周围注射达肌肉层,或在结扎的上方作环行封闭,这对减轻症状甚有益处。肿胀的肢体,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用双柏散(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之)加水蜜热敷,效果很好。局部出现坏死、溃疡者,则按中、西医(或中西医结合)外科处理。 蝰蛇咬人后会致人死亡,如无蝰蛇血清,被咬者会出现溶血症状,多脏器受损,最后多器官衰竭死亡。所以,一定要注射蝰蛇血清,这是唯一有效的 ... (蝮蛇血清无效)。蝰蛇在福建、广东、泰国等,不栖息在江苏等江南及大江以北地区,但由于也有人将蝰蛇带入,也会造成咬伤人因无蝰蛇血清治疗而致死病例,爬行纲,蝰蛇科。是一种毒蛇,又称黑斑蝰蛇。体长0.9~1.3米。背面暗褐色,有淡褐色链状椭圆斑3列,各椭圆斑的最外缘为黄白色,其次为黑色,在3列斑纹间,散布有不规则的小斑纹。腹面灰白色,每片腹鳞有3~5个紫褐色斑点,前后缀连略成纵行。生活于山地、平原。昼夜都活动,捕食鼠类等。毒液以神经性毒为主,也含出血性毒。卵胎生,每产1~6仔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省、福建、广东、广西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