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能除其湿,湿去脾健,则气得周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白术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之根茎。
其上部分枝具不明显纵槽,叶叶相对,抱茎而生,叶附四傍,正合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末各十八日,而为四脏斡旋气机于中,当判为脾之所用。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补之。
白术气温,禀天阳明之燥气,入足阳明胃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归足太阴脾经;微苦能燥湿实脾、缓脾生津,为补益脾脏之要药。
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指出:“白术能祛脾胃中湿,除湿益燥,利腰脐间血,去胃中热,进饮食,生津止渴,安胎。”
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液又何以能生?白术能除其湿,湿去脾健,则气得周流,津液亦随气化而生,渴则自止。其他如茯苓系渗湿之药,谓之能生津止渴者,亦属此意。
胃中虚热作祟,白术之甘温,可以解之;脾受湿则失其健运,白术性温益阳,寒湿散则胃自暖,脾运常而谷消能食;脾虚则蒂无所附而易落,胎动、痞满、吐泻皆属脾弱,白术助脾,诸疾去而胎安。
血不利则为水,水湿与瘀血形异而源同,都是阴邪,皆由阳气不畅所致,故治湿治血,初无二理。
凡有水湿,必侵腰脐,故治水湿者,一利腰脐之气,随即气通于膀胱,凡感水湿之邪,俱不能留,尽从小便化出。
祛水须利腰脐,而利腰脐必用白术。
湿气盛者为着痹,湿盛必重,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痹用白术,如防己黄芪汤之身重、甘姜苓术汤之腹重如带五千钱、《近效方》术附汤之头重等。
《伤寒论》第305条,治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之附子汤,不言重而用白术,是因阳虚而湿邪留聚,故用附子两枚以温阳通经,为附子类方剂中用量较重者。
易水张元素的枳术丸:取白术2两、枳实1两,共捣为细末,用荷叶包裹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