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蒋雯丽有几个孩子

蒋雯丽有几个孩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蒋雯丽有几个孩子

蒋雯丽的美,并不惊艳,却很有情味,这情味像是墙缝里开出来的花,是稍不留意泄漏的风情。她与顾长卫的感情也耐得起磨练,那么现今蒋雯丽有几个孩子呢?有人说是两个,但是女儿据说是蒋雯丽夫妇收养的。那么收养事件的经过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和小编我了解下吧。

?1994年11月,顾长卫受邀去好莱坞拍片,新婚不久的蒋雯丽追随他飞往了美国洛杉矶。这一去就是5年。刚到美国的时候,他们的经济情况很一般,蒋雯丽最初的愿望就是全心全意当妻子,想像日本式的家庭主妇似的,把家里的事儿安排得井井有条。那时,顾长卫在外面工作,家里的蒋雯丽除了每天学七八个小时的英语学到头晕脑胀之外,回到家就做做家务做做饭。

她说那时很喜欢去逛一些大型超级市场,时常会注意到街头有金发碧眼的夫妇抱着一个明显中国模样的小孩。

有一天,顾长卫剧组里的一个演员举办新生儿Party,蒋雯丽和顾长卫去参加:“他们刚生了一个小孩儿,外国小孩眼睛圆圆的,小金头发,看起来特别可爱,像一个洋娃娃。

我们就对他们说,今后你们可以再生一个。

没想到他们说,地球上人已经够多了,我们不会再生了,我们体验一次就够了,将来我们要再收养一个中国小孩儿,经济条件更好的话,我们就收养一个非洲小孩儿,那时候我们家就世界大同了!”蒋雯丽当时觉得心头一震,(收养)这个想法真特别!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这样呢?好奇去年走进福利院“每个女人到了那里都会动心,都会想再当一次妈妈。”

经历了几年安稳家庭生活之后,一个朋友劝说蒋雯丽“你总不能就这样待一辈子吧”,蒋雯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重出江湖拍戏,《牵手》之后,蒋雯丽忽然大红特红,她开始中国美国两地跑。

2000年,蒋雯丽在美国接下郑晓龙的《刮痧》。就在这个剧组,又一个外籍群众演员又勾起了蒋雯丽的心事。

“她自己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十一二岁。她还收养了一个3岁的中国小孩儿。我就觉得不解,问她,你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儿女双全了,为什么还要再收养小孩?因为我当时觉得她自己本身家境也不是很富裕的,开了个小破车来上班,为什么呢?没想到她说,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做收养孩子这件事。”

收工回家以后,蒋雯丽跟顾长卫说起这事儿,他们分析,觉得这事儿有关信仰,“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好像如果自己有孩子了就绝对不会再收养孩子,除非自己不能生。”就在《刮痧》拍摄期间,蒋雯丽发现自己怀孕了。在美国洛杉矶生下8斤重的儿子顾和,蒋雯丽说第一次将儿子抱在怀里,“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同了,像这个世界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之后,蒋雯丽夫妇回到国内,蒋雯丽接下《非常公民》、《大宅门》、《中国式离婚》,越来越红,也越来越忙。几年后,有人说她已经是中国的“视后”了,有人说她演感情戏出彩,是屏幕上的“中国第一怨妇”。

请蒋雯丽的广告一个接一个,到了她连国际电影节的影后都拿到手,已经是2007年的事儿了。

蒋雯丽的儿子,已经11岁。就在去年,蒋雯丽忽然发现,身边的几个朋友都开始收养孩子了,好奇的她才第一次和朋友一起走进了一家福利院。

“我和她们一起去了福利院,忽然一下子看到眼前出现好多好多孩子,心一下子就很软,很动心很动心。

我觉得,每个女人到了那里都会动心,都会想再当一次妈妈。”

抉择男孩还是女孩“当家的”顾长卫拍了板———“想要一个女儿!”在儿子6岁的时候再收养一个小孩,这个想法蒋雯丽一跟顾长卫说,就获得了“家长”的“首肯”。但是,要男还是要女,两个人却一时拿不定主意。

后来还是“当家的”顾长卫拍了板———“他最后说要女儿吧,儿子已经有了,我想要一个女儿!”确定之后,蒋雯丽和顾长卫在空闲的一天,开车到了福利院。

一群小孩子出现在他们眼前,两个人有点傻眼了,到底哪个才是和我们有缘的女儿呢?

好在两人事先想好了以选演员的办法来选女儿,于是拿出了相机,在孩子中一顿海拍,然后拿回家倒到电脑上,细细看照片,选择可以当女儿的“女一号”。

最后还是“当家的”以导演的气魄又拍了板。

“我们当时只是想要个女儿的,但在这么多小孩里我们完全不知道该选择谁。

我们拍的照片里的都是些特别漂亮、特别可爱的小姑娘。

后来我们在家里的电脑上发现,有好几张照片的边上,都有一个小女孩,永远蹲在小角落里,就那样的一个小孩,让我们俩特别觉得心疼,后来再次去福利院的时候,就开始注意看她。”

两个人发现,别的小女孩儿特别会表现,她却特别不起眼,“总是被别人推到一边,看起来挺可怜的。”

顾长卫一下子就涌起了父爱,他对蒋雯丽说,“我们要这个小女孩吧。”

扩展阅读: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收养中国小孩有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家庭跨国收养的第一大来源国。

高度“全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这种“资源”甚至包括孩子。

在社会福利高度发达和富裕的西方社会,领养一个健康的本国婴儿,其成本和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中国孩子也被卷入这场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过程中。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俄罗斯《星火》杂志甚至开列了针对美国的“十大孩子出口国”的榜单,中国不幸名列榜首。

由于在收养过程中,外籍“准父母”们需要向中国“有关部门”缴纳数千美金的“手续费”和“赞助费”,所以这一跨国收养被民间戏称为“出口孩子”。

暂且不论这笔费用是否合理,当几十年后这批原本不幸的孩子在美国长大成人,美国父母向他们讲述当年的领养代价时,不知他们会怎样看待曾经的故土——中国。或许那时,“出口”一词会成为他们心中一种莫名的隐痛。为什么“相中”中国孩子?

统计显示,1991年以来美国公民从中国收养了7万多名儿童。

卡拉和雅利安娜是一对小姐妹,黄皮肤黑眼睛,她们的父母却是一对白人夫妇:劳里•理查德和保尔•理查德。

两个孩子都来自中国,由劳里和保尔先后收养。

卡拉•理查德今年12岁,她在美国生活了近12年。

卡拉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早饭、看电视后,7:15由妈妈劳里开车送去学校,下午2:10放学。

卡拉在学校课程排得很满,上午的课程有家庭艺术、语言读写、音乐、体操,下午有科学、数学和社会研究。

课外学习内容每个季度都不同,上一期是法语,这一季度是艺术。

10岁的雅利安娜课程跟姐姐卡拉差不多,姐妹俩都学了乐器,卡拉学的是单簧管,雅利安娜学的是钢琴。

她们的母亲劳里现在还记得她和丈夫保罗迎来第一个孩子的情形:“记得我们第一次带卡拉回家时,我的哥哥、保罗的哥哥以及其他所有家庭成员都迫不及待地等着。

朋友和同事对我们表示祝贺,我的老板还带头为卡拉开了一个‘喜迎新生宝宝派对(babyshower)’,把卡拉介绍给大家认识。”

劳里对《世界博览》记者说。

今年夏天,理查德夫妇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中国。这场中国之旅,他们一家准备了两年多。因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旅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带着两个女儿寻访故土,更多地了解中国。

卡拉来自福建龙岩,雅利安娜来自安徽合肥。这次中国之旅,理查德夫妇制定了详尽的旅行路线:从北京到西安、成都,选择这三个城市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然后去龙岩,带卡拉看看她的故乡和小时候呆过的福利院;再去合肥访问雅丽安娜的故乡,让福利院知道孩子被照顾得很好;最后一站是上海,从那里返回美国。像理查德夫妇这样从中国收养孩子的美国家庭还有很多。美国热播电视剧《欲望都市》里也有收养中国孩子的情节。

夏洛特和其丈夫亨利经历了填写烦琐的文件、家访、面试之后,终于等来了一个中国养女莉莉。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收养法》,不久后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允许外国家庭来中国收养孤儿。

中国很快成为美国、瑞典、西班牙、德国等国公民收养儿童的主要提供国。中国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收养登记合计44260件,其中外国人收养登记4459件。

美国人收养占外国人收养登记总数的66.8%。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收养签证统计(adoptionvisaissuance)》显示,2009年,美国家庭从中国大陆收养了3001名儿童,全年跨国收养共12753名儿童,其中中国儿童占23.5%。

中国成为美国家庭跨国收养的第一大来源国。统计显示,1991年以来美国公民从中国收养了7万多名儿童。另据加拿大移民部门的数据显示,加拿大人每年约从中国收养1000名孤儿。

瑞典则成为北欧国家中收养中国孩子的“大户”,瑞典国内颇具规模的收养家庭民间组织网名定为:中国孩子(KinaBarn)。

西班牙55%的收养家庭收养的是中国儿童。跨国收养的好处“我们一开始就知道无法生育自己的孩子。直到1996年,我们才开始考虑收养一个孩子。至于到哪里收养,我们在调查不久后就开始把目标锁定在跨国收养,主要是因为国内收养等待时间十分漫长,而且生母可以随时改变主意把孩子再要回去,这让我们很难接受。”劳拉·理查德说。

罗伯特•汉森和辛迪•汉森这对美国夫妇也前后收养了两个中国孩子:凯莉和夏莱。

2003年,他们收养了第一个孩子凯莉。“经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跨国收养,而不是在国内收养一个孩子。因为在美国,你只能被选,也就是说被生母从一大堆简历中挑选养父母。这样可能你永远也选不上。即使被选上了,并负担了准妈妈在整个怀孕过程中有关孩子的所有费用后,那位新妈妈完全可以临时改变主意。然而,从国外收养相对而言没那么困难,那里,有一个孩子在等着你。”

罗伯特说。

美国国内收养实行“公开收养“的模式,即被收养儿童的生身父母不仅全程参与收养抉择和养育过程,还和收养父母共同养育被收养儿童:收养父母和送养父母相互认识、保持联系,也让被收养人知道谁是自己的生养父母和收养父母,孩子常常往来于双方家庭。

如果被收养儿童的生身父母想要回孩子,不论儿童被收养了多长时间,生身父母优先拥有养育权。送养父母认为,这种收养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这也是理查德和汉森这两对夫妇最大的顾虑所在。

家长们选择国际收养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国内待收养的儿童多为问题家庭儿童,或有健康问题,或有精神创伤,家长会有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种族隔阂也是一大缘由。

美国有50万儿童待领养,黑人孩子占总数的40%以上。美国收养律师协会前主齤席史蒂文•基尔希说:“在美国很少有家庭愿意收养混血儿,愿意收养黑人儿童的更少。”

黑人也不愿意让白人家庭收养黑人孤儿,比如“全美黑人社会工作者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ofBlackSocialWorkers)坚决反对白人领养黑人孩子,并认为哪怕是最敏感、最具爱心、最有技巧的白人领养者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很多黑人儿童的生身母亲更愿意让外国人收养自己的孩子。

专家估计,美国每年大约有500名儿童被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欧的家庭收养,其中大多数是黑人和混血儿。被外国家庭收养的美国儿童实际数字可能会更高,因为美国没有出境签证制度,联邦政府对此不做统计。对另一些国家而言,本国出生率低,因而可供收养的儿童少,所以想齤做父母的夫妇们不得不选择跨国收养。

瑞典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进入跨国收养阶段。德国媒体也提到,德国约有两万对夫妇想收养孩子,但可供收养的儿童只有7000名。是收养还是拯救?

1996年,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播出由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记者偷拍并任意剪辑的有关中国孤儿院的电视纪录片《死亡之屋》(DyingRoom),同年美国的人权调查报告也以《弃之于死》(LefttoDie)为题,对中国孤儿院的情况进行不实报道。

一时间,美国公众对中国孤儿充满了同情。那么,收养中国孩子是为了“拯救”他们吗?

罗伯特•汉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直接:“很多人说收养中国孩子是为了‘拯救孩子’,但是,对我们而言,这与‘拯救’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孩子不需要被我们拯救,倒是一些不幸养成坏习惯的美国孩子更需要大家拯救。

我们的历史只有几百年,而中国的历史则几千年,在那里,也许一些孩子比较贫穷,但是他们都很快乐。相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机会,孩子的到来充实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理查德夫妇在收养第一个孩子卡拉之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调查,比较不同开放涉外收养的国家的优劣势。劳里说:“我在选择中国还是俄罗斯之间犹豫,我祖父是俄罗斯人,所以我刚开始比较倾向去俄罗斯收养。然而,很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供收养的孩子总体上更健康,也得到了更好的照顾。”记者从康涅狄格州的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了解的情况与理查德夫妇的考虑相符合:中国孩子确实比较健康,这主要是由于母亲抽烟、酗酒等情况比较少。

收养中介机构也愿意推荐美国夫妇收养中国孩子。

这一情况与俄国相比较会更加清楚。2009年美国从俄国共收养1586名儿童,居第三位。过去十年,俄国一直是美国家庭跨国收养儿童的三大来源国之一,同时是收养白人小孩主要来源。但是,收养俄国儿童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俄国孩子都来自于孤儿院,但是在俄国孤儿院,三到三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月失掉1个IQ值。俄国孤儿患有胎儿酒精综合症的比例比其他地方的孩子更大。同时,几乎所有从孤儿院出来的孩子在发育上和智力上都比同龄人要慢,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孩子即便依靠治疗也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除了健康原因外,美国主流社会对亚裔特别是华裔的印象也促使着一些人收养中国孩子。

亚裔由于工作勤勉、注重家庭、强调子女教育,被认为是“模范少数民族”。一位有着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犹太人母亲就认为:犹太人有不少传统与中国人相同,例如家庭观念强、重视孩子教育、理财和经营均很有一套等。因此,在抚养中国婴孩的美国人中,有不少是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的人。

《世界博览》记者在与一些收养家庭接触的中体会到,大多数美国夫妇收养中国孩子是出于现实原因自己不能生育或者错过了生育年龄,有些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想给孤儿更多的关爱,还有一些家长出于热爱中国文化,而抱着拯救中国孩子的目的而收养中国儿童的家庭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