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光动力疗法

1光动力疗法的简介

光动力作用是指在光敏剂参与下,在光的作用下,使有机体细胞或生物分子发生机能或形态变化,严重时导致细胞损伤和坏死作用,而这种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所以又称光敏化-氧化作用,在化学上称这种作用为光敏化作用,在生物学及医学上称之为光动力作用,用光动力作用治病的方法,称为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光动力疗法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光敏剂(光动力治疗药物)的研究是影响光动力治疗前景的关键所在。

光敏剂是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其基本作用是传递能量,它能够吸收光子而被激发,又将吸收的光能迅速传递给另一组分的分子,使其被激发而光敏剂本身回到基态。

随着第一个光敏剂Porfimer Sodium于1993--1997年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及韩国陆续被批准上市,PDT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迅速活跃起来。近年来,随着新的光动力治疗药物的研发成功及激光设备技术的提高,PDT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国际上,已批准上市或正在临床研究的新的光敏剂近十种。同时,PDT也被用于非肿瘤型疾病,如尖锐湿疣、牛皮癣、鲜红斑痣、类风湿关节炎、眼底黄斑病变、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等疾病的治疗。

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消除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国际高端技术。各种黄斑病颁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传统热激光在治疗CNV的同时也损伤眼底正常组织,而PDT采用长波长冷激光技术,光敏剂维替泊芬特异性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在长波长激光照射下闭塞CNV,不损伤周围的正常视网膜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PDT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颁、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等黄斑部CNV.

2光动力疗法的基本优势

光动力学疗法的优点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肿瘤手段,它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都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光动力学疗法有如下重要优点:

(1)创伤很小: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他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2)毒性低微:进入组织的光敏药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照射,才会引发光动力学反应而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

人体未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并不产生这种反应,人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都不受损伤,也不影响造血功能,因此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

(3)选择性好:光动力疗法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4)适用性好: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广;而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可有较大的差异,应用受到限制。

(5)可重复治疗:癌细胞对光敏药物无耐药性,病人也不会因多次光动力治疗而增加毒性反应,所以可以重复治疗。

(6)可姑息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或因高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友病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光动力疗法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7)可协同手术提高疗效:对某些肿瘤,先进行外科切除,再施以光动力治疗,可进一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机会,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对另一些肿瘤,有可能先做光动力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切除,扩大手术的适应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8)可消灭隐性癌病灶:临床上有些肿瘤,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在主病灶外可能有散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癌巢,常规治疗手段只能去除主病灶,对隐性癌巢无能为力,但用光动力疗法采取全膀胱充盈后表面照射的方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微小病变,从而大大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9)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对于颜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阴茎癌、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应用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在有效杀伤癌组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发病器官上皮结构和胶原支架的损伤,使创面愈合后容貌少受影响、保持器官外形完整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3光动力疗法的特色

突破一:解决传统方法不能治疗的局限

传统方法大多只能从单一的表 面治疗入手,而真正治疗尖锐湿疣必须要从肌体免疫抗毒入手。

采用“艾拉-光动力疗法”治疗加以细胞免疫培养进行巩固治疗,是应用人体自身免疫,对病理部靶结构进行精确定位,将药物导入靶点进行操作,从而清除外表病毒和体内病毒,并使人体内长久对此病毒对抗免疫。

突破二:解决尖锐湿疣治疗慢的难题

“艾拉光动力疗法”采用系列药物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它是国家经过超微量化配比过的药物,其结构为微水分子并具有十分强的活性,其外层还有一层粒子膜,完全附合细胞组织环境,避免了有效成份的浪费消耗,直接到 达病灶,吸收更快,更充分。

突破三:解决尖锐湿疣复发的缺点

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基本控制病情,而且还容易复发,并且容易出现耐药性,

采用“艾拉 -光动力疗法”可以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快最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患者的症状8小时症状开始缓解,3天消失, 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全康复,治疗率高达98.5%以上并能有效杜绝再复发。

4光动力疗法的影响因素

增敏剂

对于SDCT疗法的增敏剂有HP、HPD、ATX270 、光卟啉Ⅱ、ph2a 、道诺红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这些化合物的共同特点是可以被超声波活化,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进而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

SDCT 疗法增敏剂的使用量对抑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众多文献一致认为,随着增敏剂使用量的增加,抗肿瘤效应也随之增强,但当增敏剂的用量达到10 mg/ kg 或200μg/ mL 以上时,增敏作用不再随着增敏剂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而呈缓慢的增长趋势。 考虑到其副作用,使用剂量一般不高于10 mg/ kg。

超声波

因为一定强度和频率的超声波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因此随着超声波强度的增加,抗肿瘤效果明显增加。

如 Tachibana K报导,当用声强分别为150、300和450 mW/ cm2 的超声波照射加入增敏剂的细胞时,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49. 6 %、34. 5 %和27. 4 % ,而对照组各自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 9 %、82. 3 %和77. 9 %。

温度因素

Miyoshi N 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在10-25 ℃之间,由超声波所引起的细胞溶解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Kessel D 的实验结果却与之相反,他们发现,在5237 ℃之间,当用1. 94 MHz 的超声波照射鼠白血病L1210 细胞时所引起的细胞破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数据的矛盾之处还不能确定是否是由于所使用的超声波频率(分别是50 KHz 和1. 94MHz) 的不同,还是由于其它因素所致,这些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它因素

影响SDCT疗法抗肿瘤效应的因素还有许多,如细胞的类型和浓度,照射条件及超声波场等众多因素,这些影响因素还有待于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5光氧动力疗法与光动力疗法有何区别

1. 组织选择性好

组织选择效应是指PDT能在光照区域内较特异地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的现象。这是光动力疗法最突出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要器官的功能丧失。

例如:鲜红斑痣是一种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PDT在去除病变毛细血管网时可以不损伤其上的表皮层和其下的真皮深层,因此不会遗留瘢痕;采用放疗和热疗方法治疗膀胱粘膜的多灶性肿瘤时,由于导致肌层纤维化,经常发生膀胱容量和顺应性降低的并发症,但采用PDT治疗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此PDT特别适用于重要器官的高精度治疗。

2. 作用表浅

人体组织的光透射性较差。对大多数组织而言,PDT的有效作用深度很难超到10 mm。

因此,PDT的主要临床适应症是一些靶组织为“薄层”结构的疾病,如皮肤、粘膜的浅表肿瘤、鲜红斑痣、视网膜黄斑变性、动脉粥样硬化和牛皮癣等疾病。

对于深部肿瘤或瘤体较大的肿瘤,必须通过特殊的照射方法加以解决。

3. 对微血管组织的损伤作用强

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接触血流,细胞表面积大,对光敏剂吸收迅速,在光动力反应中消耗的光敏剂和氧可以得到快速补充,血液中产生的1O2也可以直接损伤内皮细胞膜,所以PDT对微血管组织的选择性好,作用强。

因此PDT特别适用于微血管疾病的治疗,如鲜红斑痣、视网膜黄斑变性、食道静脉曲张栓塞治疗后遗留的微血管等疾病;同时也适用于通过破坏微血管可以实现治疗目的的疾病,如肿瘤。

4. 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PDT的治疗作用仅限于光照范围内,故只适用于病变范围局限的疾病。

例如,PDT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它只能用于局部病毒感染,如乳头状瘤。

5. 全身副作反应少

由于PDT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无明显的全身副作反应,所以特别适用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其它治疗方法的患者,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