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艾滋病期疙瘩图片

艾滋病期疙瘩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艾滋病期疙瘩图片

艾滋病期患者可合并卡波西肉瘤,临床可见患者胸部出现暗红色、紫红色结节,状似疙瘩,单发或多发,可逐渐增大、融合,部分皮损可形成溃疡。

艾滋病期患者肛门周围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疙瘩,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质地较软、表面湿润,可以聚集在一起但不会融合为整个,周围会有散在的小疙瘩。

艾滋病期患者可并发寻常疣,皮损为质地略硬的角质化赘生物,小如米粒,大如黄豆,突出于手指皮肤表面,呈色灰白或垢黄,看起来像个疙瘩。

艾滋病期患者可患跖疣,表现为脚部出现乳头状角质增生,为赘生物,表面粗糙,状似疙瘩,呈灰黄或污灰色,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

触碰时疼痛明显,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

艾滋病期患者有发热、腹泻、体重下降、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常合并各种条件性感染和肿瘤,如口腔念珠菌感染(有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凝乳块物质的表现)、疱疹病毒感染(皮肤出现水疱、大疱、血疱)、卡波西肉瘤(皮损开始为粉红色斑疹,以后颜色变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块,最后成为结节)和淋巴瘤等,部分中青年患者可出现痴呆。

可出现皮肤黏膜病变,皮损多形性,可类似脂溢性皮炎、毛发红糠疹等,还可出现玫瑰糠疹、痤疮样皮损等。

卡氏肺囊虫肺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是多数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

艾滋病期的病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常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最为严重。

艾滋病期可使用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静脉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针对卡波西肉瘤可皮损内注射长春新碱、放射治疗和联合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不吸毒、不共用针具,控制母婴传播,加强医院管理,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防止经血液制品传播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