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

1肾病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1.身体水肿。肾病综合征由于NS时低白蛋白血症跟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造成NS水肿,这也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身体水肿的主要原因。

而这会造成患者的形态以及行动不便等等,这也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2、导致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由于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的减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丢失,从而导致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导致营养不良跟内分泌紊乱。而这特别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长发育。

3、微量元素缺乏:长期蛋白尿除了导致蛋白质丢失外,还会丢失大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等。因此患者要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4、损害心血管系统:长期的高脂血症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促成血栓、栓塞的形成,严重时还会诱发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

1.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降至<30g/L。

NS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肝脏代偿性合成和肾小管分解的增加。当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此外,NS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也可减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时更为显著。

患者易产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的检查有什么

肾病综合征是指多种肾脏病理损害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并可有感染、血管栓塞、肾功能损害等各种并发症。

1、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见到脂肪管型及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可伴有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升(g/L)。

2、血脂测定:血胆固醇(TC)增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

3、蛋白电泳测定:总蛋白常减低,白蛋白<;30克/升(g/L),α1-球蛋白(α1-G)、β2-微球蛋白(β-MG)显著升高,γ-球蛋白(γ-G)多数较低。

4、肾功能检查:早期均正常,少尿时可有尿素氮(BUN)增高;后期肾功能减低,血BUN、肌酐(Cr)均可增高。

5、血沉(ESR)测定:可增快。

6、凝血功能测定:血黏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增高,血小板(PLT)计数增高,凝因子Ⅴ、Ⅷ、Ⅹ激活,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阳性。

7、肾活检:能作出明确的肾小球病理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4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原因

一般来说,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研究结果提示免疫机制,尤其是细胞免疫变化可能和发病有关,此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参与本病的发生,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感染 (25%):

细菌感染,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虫感染见于疟原虫,弓形虫病,蠕虫,血吸虫病,丝虫病。

药物(22%):

中毒、过敏 、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及银,青霉胺,二醋吗啡,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三甲双酮等药物,蜂蛰,蛇毒,花粉,疫苗,抗毒素等过敏。

肿瘤 (15%):

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白血病及淋巴瘤,Willm瘤等。

系统性疾病(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舍格伦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等。

代谢性疾病 (5%):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Fabry病,镰状细胞贫血,指甲-膑骨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家族性肾综等。

其他:子痫,移植肾慢性排异,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在我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最为常见,此处重点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儿童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以微小病变型为主,成人则主要是局灶节段性肾炎,膜型肾病和微小病变型。

近年来成人肾病综合征病因有明显变迁,1970~1980年期间膜型肾病是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人认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应发生肾病综合征,但临床肾活检证实,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超过了膜型肾病,Mark等报道,1976~1979年膜型肾病占36%,微小病变为23%,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占15%,而1995~1997年FSGS已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因,占35%,他们还发现在1995~1997年组中在黑人肾病综合征FSGS占50%,而且67%的年龄在45岁以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呈减少趋势,膜增殖性肾炎也呈减少趋势,而系膜IgA肾病则逐年增加,资料显示年龄在44岁以上病例中有10%AL淀粉样肾病,但未能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

5肾病综合征护理

专业护理

1.卧床休息,保持适当的床上或床旁活动,疾病缓解后可增加活动。

2.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动物油脂),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如植物油、鱼油。水肿时给予低盐饮食。

3.鼓励说出对患病的担忧,分析原因,帮助病人减轻思想负担。

特殊护理

1.水肿的护理:

(1)全身重度水肿应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做好皮肤护理。

(2)严格记录出人量,限制液体人量,进液量等于前一天尿量加上500ml。

(3)每日监测体重并记录。

2.预防感染的护理:

(1)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2)病房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3)做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病情好转后或激素用量减少时,适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3.预防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双下肢按摩,恢复期活动与休息交替进行。

(2)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3)观察有无肾静脉血栓,如腰疼,肾脏肿大,肾功能恶化等。

(4)观察有无肺栓塞,如咯血、喘憋及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日常护理

1、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病情稳定时,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

2、增加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各种感染,应及时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以及早控制感染。

对反复肉眼血尿发作者,可以消除慢性感染灶如做扁桃体切除,采取家庭调查形式,建立家族史档案,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