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歌王”王洛宾传奇一生:坐牢19年,张国荣许巍都翻唱他的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998年,一场纪念摇滚歌手科特·柯本的演唱会在北京举行。
柯本是著名的涅槃乐队主唱,四年前在家中开枪自杀,让无数歌迷陷入悲痛。
涅槃最火时,唱片销量盖过迈克尔·杰克逊和枪炮玫瑰。
流星划破夜空,瞬间又遁入黑暗。
四年后的这场演唱会上,30岁的许巍演唱了一首老歌《一江水》。
那时的许巍锋芒初露,第一张专辑《在别处》不久前刚卖出50万张的销量。
摇滚或许是提及生死最多的音乐类型。
许巍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场合演唱《一江水》,却是在传达一种勇敢活下去的精神,正如歌词写的那样:
风雨带走黑夜
青草滴露水
大家一起来称赞
生活多么美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这首歌改编自苏联歌曲,它的中国作者在1996年去世,这位作者一生从未停止与生活抗争,也留下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作品。
此人名叫王洛宾。
王洛宾的名字与民歌捆绑在一起,而他本人也穷其一生让民歌闪耀出别样的光芒。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了你的盖头来》,都是他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听民歌就好比喝烧酒,喝了几十年,王洛宾突然端上来一坛“陈年香槟”,那种新鲜的感觉岂“美妙”两个字可以形容!
然而王洛宾活跃在歌迷视线中的时间并不长。
他身为一个北京人,却在苍凉的大西北生活了大半生,想安心创作却先后两次入狱,服刑十九年。
细说从头。
民国二年,王洛宾出生在牛角湾艺花胡同的一座瓦灰色四合院里。
王洛宾后来回忆说:“牛角湾这名字对我而言不好,我一辈子钻牛角,出不来。”
这一年,溥仪还没搬出紫禁城。
在片刻的宁静里,皇城根下的百姓一边忙着改掉见面作揖请安的旧习惯,一边依然对天桥的曲艺节目乐此不疲。
王洛宾的爷爷是京城有名的画匠,父亲在工厂做职员。
到后来,母亲一共生下三男三女,王家门户兴旺。
王洛宾的父亲喜欢音乐,平时把吹拉弹唱当成消遣,王洛宾从小就耳濡目染。
家里还有自建的乐队,父亲、姐姐和王洛宾经常一起演奏《木兰从军》《梅花三弄》之类的曲目。
读中学时,王洛宾参加了基督教唱诗班,很快就崭露头角。
音乐伴随着王洛宾从童年进入了少年时代。
虽然那时国内已经战火纷飞,但王洛宾却从音乐中品尝着母乳一般的甘甜。
他梦想着将来可以从事一份与音乐有关的职业,那似乎就是他该有的命运。
王洛宾的二姐夫妇在哈尔滨生活,姐夫是南满铁路的翻译,二姐回北京时经常讲哈尔滨的人和事,那里有苏联人,爱喝酒,嗓门大,能歌善舞。
王洛宾就像着了魔,一直想去看看。
16岁时,二姐生孩子,王洛宾总算有个理由偷跑坐火车去了哈尔滨,家人知道后也不好再叫他回来。
东北的风土人情让这个少年开了眼界,他在哈尔滨停留的那段时间在铁路做连接工,有幸认识了塞克。
塞克将一把吉他拿到王洛宾面前,教他弹琴,让王洛宾彻底沦陷在音乐世界里。
塞克本来在哈尔滨做店员,老板送他去上海学美术,为的是回来给自己画广告画。
后来塞克却成了画家,兼职是诗人。
成名多年后,王洛宾依然忘不掉这个比自己年长五岁的启蒙老师:“如果没有遇到塞克,我可能就当一名画匠了。”
就这样,在80年前的冰城哈尔滨,多了一个16岁的布衣少年,闲来无事就抱着吉他浅吟低唱。
王洛宾身上的这种浪漫特质,在战火硝烟中显得尤为珍贵。
有个词叫侠骨柔情,后来王洛宾把炽热的爱给了家国,也给了心上人。
1931年,王洛宾回到北京,在北师大艺术系学习。
安静的校园让他得以安心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听着柴可夫斯基等东欧大家的作品,几年下来王洛宾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
那时候中国文青的偶像是徐志摩,王洛宾还饶有兴致地把徐志摩的《云游》谱上曲子,闲来无事就哼一哼。
如果没有战争,或许王洛宾就这样温柔地走完一生。
可就在此时,“华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王洛宾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参加各种学生活动。
多年后,当他看完电影《青春之歌》后说:“那些场面很多我都经历过。”
在此之前,王洛宾的母亲去世,王洛宾不得不提前参加工作谋求生计,同时也是为心心念念的“去巴黎学音乐”的梦想攒钱。
他找了份当老师的工作,在一所中学教音乐。
然而,有些情怀是放不下的。
王洛宾喜欢游泳,当时东北大学有他的一群“泳伴”。
他们经常聚在西直门外的白石桥边听人读《八月的乡村》,那里曾是慈禧的御用船坞,时过境迁却成了学生们的“文化沙龙”。
《八月的乡村》作者是萧军,也就是作家萧红的男友。
他的名气虽不如萧红大,但这部小说在那个年代却是名作,鲁迅曾亲自为它作序。
王洛宾被故事感动了,就把其中的诗“我要恋爱,也要祖国自由”谱写成歌。
很多人读过《八月的乡村》,却不曾留意其中竟有王洛宾的插曲。
王洛宾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为小说写插曲的人。
硝烟四起的1937年,王洛宾离开了北京。
王洛宾的爱情故事,也是从离开北京后开始的。
他后来写《阿拉木汗》,其中有一句“身材不肥也不瘦”,最初酝酿这句词就是因为初恋杜明远,一个俏皮匀称的姑娘。
回说王洛宾离开北京后到了开封,与女友杜明远订婚,经杜明远父亲介绍到西安,又经西安介绍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
说起杜明远,她是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学生,在一次合唱团联欢时结识了王洛宾。
西北战地服务团成员合影
后来,两人又在一次演出中合作,王洛宾是男高音伴唱,杜明远跳芭蕾舞,一来二去很快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后来上山下乡时,知青们口口相传的那首《曼丽》,就是王洛宾写给杜明远的。
杜明远和王洛宾一起去了西安,杜父考虑到这对男女旅途不便,就让女儿化名“洛珊”,扮成王洛宾的妹妹。
到达西安后,两人以夫妻之实共同生活,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王洛宾忙于工作,两人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居住,感情很快出现了裂痕。
1941年的一天,兰州报刊登出了两人的联合声明,解除了婚姻关系。
历史的洪流推着王洛宾向前走,根本无暇再顾及儿女情长。
王洛宾到作家丁玲所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萧红、刘白羽、贺绿汀、端木蕻良等人。
后来,王洛宾跟随萧红等人离开服务团远赴新疆开展工作。
这次远行途中,王洛宾邂逅了一场音乐盛宴。
王洛宾途径宁夏六盘山时,遭遇了连日大雨,不得以在和尚铺村的一家车马店住下。
老板是个女子,人称“五朵梅”。
听说王洛宾会唱歌,店里的伙计告诉王洛宾,五朵梅是当地有名的山歌手。
王洛宾来了兴致,虽说自己和音乐结缘好多年,还真没听过地道的山歌,就让五朵梅唱了几首“花儿”。
这一唱不要紧,王洛宾彻底被这种音乐迷住了。
艺术追求到极致,不就是这样不染尘埃的返璞归真吗?
和尚铺村三面环山,村民世代定居于此,日夜与西风瘦马为伴,饮一抔黄土,唱一首山歌,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真实动人。
当时的王洛宾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巴黎深造,五朵梅的歌声让他与这种想法决裂,他发现最好的音乐就在民间,就在中国,从此把余生交给了大西北的草原戈壁。
是不是要谢谢这个唱山歌的女子呢?
一位名人曾评价王洛宾:“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王洛宾赢得世界华人乃至国际友人的赞誉,多半是因为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就像一提起达芬奇,人们就会想起他的蒙娜丽莎。
1998年台北跨世纪之声音乐会上大腕云集,美国爵士天后戴安娜·罗斯、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多明戈联袂压轴献唱,歌曲正是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又有谁知道这首歌竟然写于兵荒马乱的1939年?
1939年西北服务团解散后,王洛宾去了青海工作。
这一年夏天,中国电影的缔造者之一——郑君里带着一队人马到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草原拍摄纪录片电影《民族万岁》,王洛宾也在其中。
电影队到达后,当地人举行了欢迎晚宴,17岁的萨耶卓玛在宴会表演了青春热烈的节目,郑君里就定下由她来主演这部电影。
王洛宾也出演了一个角色,是帮着卓玛赶羊的小帮工。
那段时光是美好的,卓玛浑然天成的气质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王洛宾愈发感觉到西部少数民族的率真可爱。
电影拍摄完以后,王洛宾要随队伍返回,卓玛来为王洛宾送行,直到骆驼队消失在茫茫的草原地平线上。
躺在骆驼背上的王洛宾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直对卓玛姑娘念念不忘,脑海中浮现出她放羊的景象,耳边也响起卓玛曾经唱过的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于是他萌生了为这段奇妙的草原之行写首歌的想法。
他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一首《草原情歌》跃然纸上。
后来一位歌唱家朋友到西宁,王洛宾与他交谈甚欢,就把自己之前写的好多首曲子交给他带回去,其中就有这首《草原情歌》,王洛宾把它改名叫做《在那遥远的地方》。
那一年,王洛宾26岁。
写完《在那遥远的地方》后,王洛宾本想着继续发觉西部民歌,却不想很快迎来了第一次牢狱之灾。
1941年,随着局势的变化,王洛宾被逮捕,他是在赶路的时候被人用枪顶着关进了兰州沙沟监狱。
作为重点人物,王洛宾遭遇了特殊的“照顾”,他被关在“小号”里,不见天日。
小号是真小,长宽都是1.5米,来回踱步都嫌小,更别说睡觉,王洛宾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了缩着身子睡觉的习惯。
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消磨王洛宾的梦想,透过荒凉的监狱,王洛宾总能在黄昏时分看到远处老乡家里的炊烟,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他把牙膏皮卷起来,写下了监狱中的第一首歌。
监狱中有个小姑娘,八个月大时就被关进去,一直在牢房里度过童年。
有一次这个小姑娘神秘地把手打开给王洛宾看,只见手心里放着一颗蚕豆,原来是狱警给她的。
看得王洛宾心都要碎了,写下了一首《蚕豆谣》。
时过境迁,小姑娘后来怎么样了无从知晓,这首歌却成为了王洛宾的回忆。
在监狱度过三年后,马步芳动用关系把王洛宾保释出来,并任命他做了军官训练团的音乐教官。
王洛宾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别人对此很疑惑,毕竟马步芳是个军阀。
王洛宾却说:“一个人落水被强盗救起,别人告诉他救命恩人是强盗,可那人觉得要是没有强盗,自己早就淹死了。”
那个时期,王洛宾经人介绍与女护士黄玉兰结婚,过了几年甜蜜生活。
直至1949年7月,马步芳担心王洛宾会受自己牵连,把他撵回青海教书去了。
1949年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洛宾一直绕不过摆在面前的“罪犯”二字。
刚开始,他在军中任文艺科副科长。
谁料没过多久,因为给马步芳做过事,他不得不辞职。
王洛宾返回北京继续教书,却从课堂上被押回了大西北。
黄玉兰那时刚生下孩子,身体很弱又受此打击,不久就去世了。
王洛宾被关在新疆,一位好心的负责人听说此事后写下保证书把王洛宾从监狱领出来去了喀什,在那里安排了一些工作。
这位负责人敢给王洛宾打包票,只因为他喜欢《达坂城的姑娘》,觉得王洛宾很真实。
王洛宾老老实实在喀什、和田一带搞音乐创作,作品拿了大奖。
1954年,他还把北京的三个儿子都接到了新疆,奔波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几个尚未长大的孩子。
或许那一刻,王洛宾像个贪玩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决定好好过普通生活。
然而老天总喜欢跟人开玩笑,到1960年王洛宾再次被捕入狱。
这次关的时间更长。
由于工作需要,他曾暂时被放出来两年到文工团工作。
王洛宾是个简单的人,一次趁人不注意就骑上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车不告而别。
他没有逃跑,只是倦了,想出去转转,一路骑到吐鲁番,身上没有钱吃饭,又饿着肚子原路返回。
这次闯了大祸,王洛宾又被关进去,一直到1975年。
在新疆第一监狱时,犯人众多,王洛宾为了听他们唱各自老家的民歌,就大方的拿干粮跟他们交易,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听歌。
他疯狂地记录各类民歌,待到出狱时已经整理了满满三大本。
每次听到王洛宾的作品,心里都要思忖一下,这是王老什么时候写的呢?
会不会是拿两个窝窝头换来的心血,又自己改编成精品?
那段时光,有位18岁的维族女警撒阿黛在教育工作,人长得可爱,对待女犯人也特别亲切,狱友都非常喜欢她。
王洛宾就把她当作是外面世界派来的天使,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希望,后来还专门写了《撒阿黛》,入选了大学音乐教材。
出狱后,王洛宾继续过了几年没有户口的日子,生活给了他太多的苦。
直到1979年,他当年的判决才被撤销。
这一年,王洛宾已经66岁了。
王洛宾真正为广大听众所熟知,是1990年的事了。
早些年,台湾作家三毛听完《在那遥远的地方》后迷恋上了这首歌,也对作者王洛宾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与爱慕之情。
1990年,三毛借着跟团到新疆旅游的机会,去王洛宾家里当面拜访,两人一见如故。
三毛兴奋地把自己写的《橄榄树》唱给王洛宾听,王洛宾喜欢得不行。
其实这两首民歌都是清新淡雅的佳作,齐豫演唱的《橄榄树》知名度也是极高的。
同道中人相见必然有种惺惺相惜的情愫在其中。
三毛见过王洛宾本人后,就更加心驰神往。
她返回台湾后,曾多次写信给王洛宾。
虽然王洛宾大她31岁,她却不称“老师”,就叫他“洛宾”,她心中说过一段话,表达了心迹。
“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世俗的观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
不久后,三毛第二次来到王洛宾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返回台湾。
那段时间,三毛就像是有了呵护的小鸟,感受到了王洛宾的温暖,也彻底被他传奇的故事所打动。
三毛回到台湾后极力为王洛宾“打广告”,越来越多的华人知道了这位写情歌的老人。
三毛与王洛宾,一个写言情故事,一个写情歌,他们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在内地掀起了“王洛宾热”。
三毛沉浸在自己的小情绪里,虽然回到台湾依然对王洛宾不舍,可是没过多久,却传来了她在医院用丝袜上吊自杀的消息。
王洛宾在家中大醉一场,写下了此生最后一首情歌《等待》。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和三毛相处时,王洛宾自比是萧伯纳笔下的“破伞”,总觉得受不起三毛的热情。
三毛却说:“你这么狠心,夺走了我生活的拐杖!”
无论如何,《在那遥远的地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1993年,《在那遥远的地方》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王洛宾漂泊半生,归来终成大师。
去世后,《在那遥远的地方》刻在了墓碑上,成为永不磨灭的一段回忆。
关于爱情,关于自由,关于家国,关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