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为什么要上大学?

为什么要上大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首先,上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

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我所学的专业和学校都是父母的选择,为了考大学拼命也是父母的要求,上大学是为了父母。这种观点实在是大错特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上大学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别人。这是上大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最根本的归宿所在。

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以及大学期间所历练成长的过程,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都是为自己今后积蓄发展力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造就的是你本人的能力,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人不会也不可能替代自己。

从上大学的结果来看,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什么工作,这都是用自己所学来做支撑的,并非他人所学能替代。因此,要始终带着为自己上大学、为自己未来而奋斗的心态来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

其次,上大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推动力是就业

一切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上大学都是扯谈。从大学及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只有这所大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来推动社会进步,一方面社会的进步推动大学的发展,两者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大学发展。

对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顶尖大学就读还是在普通院校就读,其最终归宿始终不可能避免是运用所学应用于工作之中,也就是就业。有的人会说,上大学只是为了就业有点儿小看理想了。

要我说,一点儿也没有小看,反而能够就业、能够充分就业,才能说明你能够拥有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如果上了大学却不能以大学所学去就业,那岂不是浪费了青春年华吗?

最后,上大学是人生全方位成熟发展的最佳途径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会经历长达十几年甚至几早猛十年的学习教育。但归根结底来说,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个人全方位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主要过程。

在这一个阶段,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提升自我。这一过程是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过程,其期间不仅会塑造人格,还会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着今后一生。

因此,上大学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大学的学习,使得自己能够顺利成长成才,能够立足于残酷的社会竞争之下。这也是上了大学和没有上大学在面临社会竞争之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特点及应对水平的根本原因所在。

学习观

全面学习观就是学习者应以浓厚且广泛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多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积极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促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强调在学好、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到专精与广博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过去,中国曾流传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在当时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然而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产、生活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要求人必须有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只有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能在现代竞争中获胜。

现代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宽厚的学科知识,还要具有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全面学习并不是全面出击、平均用力,应防止缺乏重点、华而不实、形式主义。在学好、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专精与广博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什么要上大学? 

扩展资料

在学习书面文化时,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要了解所学知识的来源及其发展变化,掌握一些概念、公式或原理的基本含义及其推导论证过程,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公式和原理在该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说,在法学方面,许多人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点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倡导,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家伯里克利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对于西方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很多人都大谈泰郑咐纳的《艺术哲学》,而不知道柏拉图就已经具有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萌芽;对于文艺起源的“游戏说”,很多人不知道其理论萌芽可以肇始于德谟克利特。

其陆丛桥二,还应该努力发现和掌握书本之间、学科之间、书面文化和非书面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所学到的书面文化融会贯通起来,而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碎片和一些死的教条。

比如,在艺术领域,达·芬奇把在解剖学中学到的人体结构和透视学的原理运用于绘画;在管理学领域,人们可以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管理和人事管理,可以把模糊数学和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关系(亦称测不准原理)用于社会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其三,学习书面文化时,还要注意书面文化的时效性问题。所谓的“知识爆炸”,实质上就是突出了知识的时效性问题,因为许多知识虽然没有方生即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快就被新知识、新理论所淘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某些理论和学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易逝性,或者称之为昙花一现,从而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相对性。在天文学史上,从“地球中心说”到“太阳中心说”,再到新的宇宙理论,都体现了天文学的发展和进步,而时至今日,关于宇宙中行星的观点又有了巨大的突破。

在社会科学方面,新观点、新思潮更是层出不穷,简直是日新月异。因此,学习知识应该特别注重知识的内在发展逻辑,追求知识发展的与时俱进,既要掌握必要的传统知识,又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从而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走向。

其四,要联系书面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用书面文化指导社会实践,一方面用社会实践反过来检验书面文化,把书面文化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和沟通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

这样,书面文化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深化;实践在书面文化的指导下更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的,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最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读书一定要读好书。王充《论衡·轶文》有言:“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王充这里指的是人格高尚的文人所著之书具有“劝善惩恶”的作用。可以说,读伟人之书,如同拜伟人为师,如同与伟人交友,久而久之,读者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和升华。

荀子《劝学》篇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所说的“先王之遗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经典,作为中国历史的文化积淀,这些“先王之遗言”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