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大学介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武汉交通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是交通部直属的一所具有半个世纪办学历史,以水陆并举,河海兼顾为特色,面向交通全行业的综合性交通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建国后几次更名,1957年定名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中文名:武汉交通大学
创办时间:1946年
所属地区:交通部直属
占地面积:1080亩
基本内容: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2年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学校,1993年1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座落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市,面对奔腾浩瀚的长江,侧畔风景秀丽的东湖。学校占地面积1080亩,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
校园分东、西、中三区,校内终年绿树成荫,四季百花盛开,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读书治学的胜地。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设有航运学院、轮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法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船舶机械工程系,船舶及海洋工程系、港口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控制工程系、土木建筑工程系、外语系、研究生部、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共5院7系3部。学校已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包括理、工、文、法、哲、经济多个学科,现有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49个,其中5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国外留学生、研究生、本、专科生等各类学生9000多人。解放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交通科技人才4万多人。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专职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其它高级职称150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12人,享受政府津贴86人。他们中间既有学术造诣很深的教授,又有一批勤奋工作,学有专长的中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学术梯队。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有一整套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学校内设有科学研究所(室)14个,教研室63个,中心实验室6个,实验室43个,拥有国内第一流的大型深浅两用拖曳船池和操纵性实验水池,建立了“内河船舶”和“港口机械”两个国家产品质量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有关产品及生产许可证发放的监督检测工作。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1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28项,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24项。有254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其中72项达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160项为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84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图书馆面积12000平方米,藏书120余万册,中外期刊3000余种。
学术交流、体育和文娱活动场所设施齐全,这些都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长期以来,学校注重与国际学术领域的交往,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有校际(所际)关系,并聘有多名国外知名学者为学校名誉教授。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派出教授、学者共240余人前往英、美、法、德、俄、南斯拉夫、意、日等国进行学习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聘请外国专家、教师近250余人次来校讲学、交流和任教。国际性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性环节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学校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学风业已形成。
专科专业设置
船舶工程船机维修工程电子设备维修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工业企业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文秘公路与城市道路环境治理工程环境艺术设计船舶驾驶(内河)航政管理轮机管理船舶电气管理船舶通信与导航科技情报船舶行政管理
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马克思主义基础运输经济国际贸易会计学经济法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船舶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传动及控制机械电子工程设备工程与管理工业自动化交通土建工程交通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工程力学管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工程机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力传动及自动化轮机工程运输管理工程船机修造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焊接计算机应用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工程机械孙国正(教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王呈方(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吴秀恒(教授)李世谟(教授)王德恂(教授)轮机工程陆瑞松(教授)周轶尘(教授)高孝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