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篇一: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如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常规性和长效性,是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既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也受企业内部因素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因此,西方国家在不同时间渐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当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集中地、突出地显现出来。

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存在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突出表现在:

(一)消费结构差异。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三亿人口的消费结构异常复杂,可以说,各种质量的食品都存在着销路。

为满足各类消费需求,不同层次口感、品相、营养的食品应运而生,其安全性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难题。

此外,我国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相当明显,客观上给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二)社会心态失衡。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表面看来是责任人主观上的无知,实质上更多的是心态的失衡和道德的腐败。

法律的作用是威慑严重的违法行为,不可能对所有社会不良现象都加以规范,这就给许多违法经营者游走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灰色地带,造成了可乘之机。

(三)社会诚信失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市场越发达,诚信问题就越重要。

食品属于体验商品,其质量尤其要靠生产经营者自律,但有的人为了获取非法的利益,故意从事违法违规行为。

当前经营者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非常淡薄,他们以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社会监管和执法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滞后,监管工作重审批,轻监管。

处罚力度不够,执法缺乏威慑力,客观上助长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在政策上对企业的激励不明显,比如:划分食品企业的信用等级,适时公布违法企业的“黑名单”。政府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力度还不大,导致“宣教不灵”。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对策

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除了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保障、提升监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突破和转变监管的理念、主体、方式、环节和手段。

(一)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科学理念。

群众的食品安全,要动员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形成社会共治共享的氛围。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依托现有的药品监督网,建立街道、社区、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聘请社会公众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利用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

(二)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必须要引导和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法定义务,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如组织食品生产企业落实安全责任的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实施企业法人代表定期履责报告制度、生产质量授权人制度等,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三)提升监管水平,规范行业自律,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具有数量多、分布散、秩序乱、卫生差等特点,其治理一直是监管的难点。特别在基层执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监管难度尤其大。

应采取划分特定区域、相对集中管理等办法,进行“区域限入”,当一家食品经营者严重违法违规时,监管部门有权限制该区域内所有经营者的市场准入,促使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四)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食品是体验商品,但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必须要以食品安全工作为重要抓手。

如利用网络开设博客微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银行、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合作,共享企业食品安全质量信息,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产品可召回、处罚有力度”。

(五)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要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理念,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让企业更负责,媒体更客观、专家更准确、政府更有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食品安全共享共治的理念,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意识到自己也是消费者。

要强化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以客观的态度、正确的理念、正面的视角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发挥食品方面专家学者的导向作用,在食品研究开发中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职能,依托现有的体制,形成勤协调、快补位的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篇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本周,关于“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在网上迅速流传。

消息源于2009年住建部对全国4457个城镇自来水厂的普查,其中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仅为***。

媒体人杨永平微博讲了个故事,或许只是个段子:某自来水厂带瓶自来水去荷兰参观人家的自来水厂,并请他们检测。

结果是,重金属严重超标,达不到欧洲污水排放标准。

段子未必可信,但折射了国人对自来水危机的心态,而自来水危机,又应置于普遍的食品安全危机中。

有网友戏谑说:中国人就是一张化学周期表——2006年,苏丹红;2008年,三聚氰胺;2009年,瘦肉精;2010年,地沟油;2011年,染色馒头;2011年,牛肉膏;2011年,毒豆芽;2011年,塑化剂;2012年,皮鞋胶囊;2012年,人造猪耳;2012年,“农残”茶;2012年,甲醛白菜;2012年,蓝矾韭菜……

新鲜韭菜上竟有蓝色粉末,摸一摸还会染蓝手指。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民在市场里购买到了“蓝矾韭菜”,商贩为了保鲜而给蔬菜喷上了蓝矾水,过量食用可能造成铜中毒。

最近的蔬菜界有点热闹,先是传出卖白菜的菜农为保鲜而在白菜上喷上甲醛,当百姓还在思考怎么应对甲醛白菜的时候,蓝矾韭菜又来了。近日一些不法菜贩为了给韭菜保持保鲜,竟在在韭菜上喷蓝矾水。

专家表示,蓝矾吃多了会腹泻,严重者甚至肾衰竭而死。“蓝矾是一种工业化学原料,在和蔬菜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渗入蔬菜中,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一次食用多量可能造成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南昌、沈阳、郑州、大连等城市均作了市场调查,未发现蓝矾韭菜。

关于“猪肉白菜炖粉条的忧郁”的一则凄凉段子也在微博广传。

问:“粉条,怎么只你一个人来了”?

答:“猪肉前些天出了事,来不了;

白菜这两天也出了事,也来不了……”不过,网友迅速补充说,粉条也来不了啦,请自行搜索“墨汁粉条”、“硫磺粉条”。

“易粪相食”,话糙理不糙,我相信能得到社会广泛的共鸣与认同。

自己制造的垃圾食品,自己当然不会吃的,但是,当我们被垃圾食品包围、蒙蔽时,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食品。譬如,我不吃含工业明胶的果冻,却难免不吃工业明胶造的胶囊;你不吃含瘦肉精的猪肉,却难免不吃地沟油;你不喝有毒的牛奶,却难免不喝含农药残留的茶叶……

无论愿意与否,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现在我们吃的有些不是食品,而是垃圾;我们身体补充的不是营养,而是“毒素”。当“问题食品”呈泛滥之势时,“易粪相食”堪称现实生活的形象写照,这是国人共同的悲哀。

更让国人费解和愤懑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到了“易粪相食”的尴尬境地,虽然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震惊中外,但“问题食品”还是频繁曝光,行政机关部门的市场监管依然乏力,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根有毒的豆芽、一桶地沟油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原因;既有生产者问题,也有消费者、监管者问题。下面我门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讲一下。

1. 源头控制不严: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原材料直接来源于农牧渔业,农牧渔产品的质量状况决定着最终食品的质量水平。

但是,在农牧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土壤

等环境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都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在牧业和渔业,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和违禁药品的使用,饲料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等,都会使有害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并随着动物的生理活动,在动物体内产生富集。

这些富集了有害物质的动物体本身或者动物生产的蛋、奶等产品必然不符合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 生产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心向钱:对于一个负责任的食品企业而言,提供安全的产品应该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要追求利润,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严格。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严些,但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所谓大企业的严格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大企业如此,而不少的小企业呢,质量安全问题更多,大多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更有一些不法食品生产者为了短期的金钱利益,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与不顾,擅自使用各种化学方法“伪装”或“美化”产品。

3. 消费者: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消费者维权难。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

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难的困境,在与经营者交涉中,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其原因在于,食品发生质量问题,责任不易认定,消费者举证存在困难,经营者往往推卸责任;鉴定费用高,面对高额维权的成本,消费者往往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索证难及自身索证意识差,也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4. 管理部门:多头管理。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国媒体曾批评《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食品安全监管引人关注》,对于多头管理的危害,消费者有目共睹,出了问题,哪个部门都有责任,哪个部门都不负责,所以,有必要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

5. 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对于食品进行免检,是执法部门最大的不作为,其次还有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处理慢,推诿扯皮现象比较突出。

6.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 3 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

威慑作用。

7. 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盲目跟风报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有头无尾,过度膨胀了某些所谓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恐慌。

8. 转基因食品大量上市,安全与否尚未知,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食品安全埋下了一个潜在的炸弹。

例如,我国大豆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大豆制油企业几乎全部被外国尤其是美国控制,转基因大豆油和其他大豆制品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食品领域一定的比重,所以它的影响也是极广泛的。

一旦转基因食品爆发问题,那么后果不可想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

1. 强化企业责任: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

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

2. 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

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

篇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是一个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道德、诚信及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关乎我们的生活的质量,生命的延续,人类的未来。

在刚刚过去的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议》中说,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的放心。将食品安全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的长期稳定埋下隐患。那么这节课我们对主要食品安全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

南京冠生园将当年尚未销售出去的月饼从各地悄悄回收并冷冻储存。

到下一年中秋前再将陈馅从冷库中提出,经过剥皮、搅拌、炒制、冷藏这几道程序后,已发霉的陈馅重新进入第二年中秋月饼市场。

2003年金华火腿的敌敌畏事件;

金华地区部分企业用病死猪肉生产,并且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使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来浸泡猪腿。

2004年的大头娃娃事件;

2004年春,媒体披露了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几百个婴儿因长期服用劣质奶粉,身体停止发育,变成了头大身小。

2005年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事件;

2006年的陈化粮、毒猪油、红心鸭蛋安全事件;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这是当年影响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直接催生了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诞生)。

而在《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中指出,2012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有1942起。

而到了2013年,广州药业维生素C银翘片被曝含有剧毒农药砷、汞的残留,费列罗巧克力惊奇出现活蛆吓坏顾客,焦点访谈曝出不明不白的白酒等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

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可以说几乎各种类型的食品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前些年这么一个段子在微博广为流传。

是关于东北人爱吃的一道菜,猪肉白菜炖粉条,“猪肉白菜炖粉条的忧郁”问:“粉条,怎么只你一个人来了”?

粉条就说了:“猪肉前些天出了事,来不了;白菜这两天也出了事,也来不了?不过,网友迅速补充说,粉条也来不了啦,请自行搜索“墨汁粉条”、“硫磺粉条”。

有网友戏谑说:中国人就是一张化学周期表。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首先,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里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减、化解,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必须保证足够的农产量,我们看新闻都可以看到,我们每年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就没有哪一年要减产的,即使这个季度减产了,到了年终又追上来了,靠什么追的?

那不言而喻,是靠

农药和化肥。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吨,农药超过130万吨,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

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其秘密武器是化肥和农药。

农药的危害大家都知道,摄入量比较大的话,直接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如果摄入少量的农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会产生慢性危害,降低人体免疫力,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而且农药进入人体后,会蓄积于脂肪,肝、肾、脾、脑中。

传给下一代引发下一代病变。

农药的残留性越大,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它的这种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对后代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尽管颁布了5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也规定10类农药禁止在农业上使用,但在利益驱使下国家法规形同虚设,甚至愈演愈烈。

实际上化肥的危害也很大,化肥中的硝酸物质会被人体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我们知道这是一种致癌物质。

但现在我们一日三餐无法摆脱化肥的危害,很难找出哪一种食物不是靠化肥生产出来的,就连养的鱼,泡的豆芽也被使用了化肥,从责任田承包开始二十多年,中国所有的耕地都靠施化肥增收,这种毒素也在人体内堆积了二十多年,现代疾病终于暴发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成了常见

病。这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有报导称峨嵋山的猴子也出现了“三高”,是因为猴子吃了人类有结构缺失的食物造成的。

猴子吃了人类施舍的有缺失的食物,患上了和人类同样的疾病。

化肥成了我们食物结构中最大的潜在杀手,而我们又很难摆脱它。

为了健康,有人在盲目地进行食补,有人在拼命地锻炼,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这些都稀释不了人体内长期积累的以化肥为主的毒素!

种香蕉的蕉农说他自己种的香蕉他自己不敢吃,吃多了会感到恶心,种豆角的卖不完的豆角自己扔掉也不会吃,韭菜用纯农药灌根,花生用纯农药灌根,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这些有毒的作物最终都卖到了市场上。

现在的农产品只有少量的东西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普遍存在。既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说明机制出了问题,所以还是要从源头上来抓。

其次,为预防和治疗家畜、家禽、鱼类等的疾病,促进生长,养殖者大量投入抗生素、磺胺类和激素等药物,造成了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兽药的残留已经成为目前及未来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像2005年孔雀石绿事件,尽管我国在2002年前就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食品动物。

但是,到2005年6月,很多地区的记者对养殖场和鱼药商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自2005年起,我国不断查出鲜鱼及鱼制品中含有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