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场闹剧?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场闹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场闹剧?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场闹剧?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泰山封禅,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千百年来数百位皇帝,也只有六位皇帝完成过泰山封禅,还有武则天在嵩山封禅。不过,这样几位皇帝的封禅中,只有送真实的封禅被人们认为是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这又是为何?其他皇帝的封禅都好好的,怎么宋真宗就成了闹剧?当时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呢?

宋真宗即位之初,尚能广开言路,锐意进取,勤政治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咸平年间的小康局面。但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以纳岁币求苟安,施政方针也日益保守,且崇道信佛,劳民伤财。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国君臣有如一群患有臆想症的精神病人,共同演绎了几场“天书”、“封禅”之类的迷信闹剧。其中一些神秘细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将永远是宫廷历史之谜。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赵恒心情一直不好。原来想到世人对其父宋太宗皇位合法性问题的非议,及对自己替代兄长继承皇位问题的种种看法,心里就一肚皮的不高兴。此时资政殿大学士王钦若又告诉他:“城下之盟,《春秋》所耻。陛下以万乘之尊而与辽国立城下之盟,难道还有比这更可耻的吗!”真是旧患未除,又添新耻,真宗心里就像吃了一只苍蝇,说不出来的窝囊和憋气,心病不轻。

王钦若揣摩到皇帝的心事,也为了印合真宗好大喜功的心理,提出:“只有封禅泰山,才能镇抚四海,夸示外邦。”真宗听了果然心动。而后,王钦若又告诉真宗:“自古都是先有‘天瑞’,帝王才行封禅之举,那么怎么求得‘天瑞’呢?难道伏羲时真有所谓河图洛书吗?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天瑞虽非人力所为,但只要皇上深信而崇奉,以明示天下,则与天降祥瑞无异。”真宗又去问秘阁直学士杜稿:“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杜稿随口回答:“就是所谓‘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负书出于洛’,其实都是古来即有的圣人设神道为教而已。”真宗听了,心神领会,决定施行。

真宗感到需要先将以宰相王旦为首的一批官员买通,让他们也心悦诚服地加入到这一剧情的演员行列中,那戏才会演得逼真。王钦若去转达了真宗的有关“圣意”,王旦半信半疑地勉强表示顺从。不久,真宗召群臣欢宴,提出不分君臣而以主宾就座,知枢密院事陈尧叟、权三司使丁谓,及王旦、杜稿等大臣不敢,真宗说:“今天只想和爱卿们乐乐,就不要讲究君臣大礼了。”喝到高兴当口,真宗命侍者给每人一个红包,打开一看,都是大颗珍珠。真宗请大家继续喝酒,说等会还有赏赐,席终果然还有良金重宝之赐。尤其是特赐给王旦御酒一樽,嘱咐回家与妻儿共享。王旦回府打开一看,见樽中都是亮晃晃的大颗明珠,联系到前些天王钦若传达的“圣意”,顿然有所领悟。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的早朝上,内侍来报说宫城左承门天南角发现像书卷一样的黄帛有两丈多长,黄帛上隐约有字。真宗便向群臣讲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去年十一月某日夜里,有神人来告,谓来月在正殿道场一个月,将降下《大中祥符》天书三卷。朕自十二月朔日已在正殿设了道场,恐内外起疑,所以未曾宣布。今日之帛书想必是天书下降了。”王旦带领群臣马上称贺,随后真宗率领众人来到左承天门,焚香望拜,让内侍上城楼取下“天书”,由真宗跪受。“天书”上写:“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其中“付于恒”,当然是指真宗赵恒,可见真宗即位是天命所归,且可传“世七百”,永葆宋祚。真宗大喜,把“天书”收藏于金匮之中,然后大宴群臣,令改元为“大中祥符”,“大中”有万事适中之意,“祥符”就是 “天瑞”。接着大赦罪犯,官员普加薪律,京城放假五天,公费欢宴庆祝。并遣使祭告天地、宗庙、宫观,群臣也纷纷上表称贺,一场闹剧拉开序幕。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兖州知州率千余人赴京上表,称天降祥符,万民称颂,请圣上封禅泰山,以报天地。真宗命朝臣讨论此事,众臣以为封禅泰山是帝王将自己统治天下的功德昭告天地的大礼,秦皇汉武都举行过这一大典,大宋建立以来,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天下大治,完全有必要举行这一大典。四月,又有“天书”降于宫中功德阁,进一步表明了天意。宰相王旦率领文武百官、外来使臣、僧道耆寿等各界代表二万四千余人伏阙上表,请求真宗封禅。这样规模大代表广的上请,竟达五次之多,这班老臣也的确配合默契。

真宗遂决定当年十月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曾问权三司使(财政大臣)丁谓经费有无问题?丁谓回答:“大计有余。”这更坚定了真宗过封禅瘾的决心。六月的一次朝会上,真宗又继续演绎着上回那个故事说:“去年那位神人又托梦告知,将有‘天书’降于泰山。”果然,王钦若上奏说,泰山下有醴泉涌出,泉旁的亭中有“天书”下降。于是群臣再纷纷上表称贺,乞加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真宗拜受。至此,封禅的舆论准备,可谓相当完满。其他准备工作也正风风火火地进行着,如令匠人们专门制造了奉迎 “天书”使用的“玉辂”。

十月初四,以玉辂载天书为前导,赵恒在庞大的仪扈从下居中,文武百官紧随其后,封禅队伍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了。大队人马走了十七天,才从京城来到泰山脚下。仪仗、士卒遍列山野,两步一人,数步一旗,从山下一直排到山顶,其气势着实宏大。十月二十三日清晨,赵恒在斋戒三天后,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在众臣簇拥下,登上南天门,来到岱顶神庙。次日,举行隆重而繁琐的仪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诸神,礼毕下山。再以同样隆重的仪式,在杜首山祭地祗神。最后登上朝觐坛,接受百官、外使和众僧的朝贺,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然后大赦天下,文武官员进秩,赐天下大酺三日,各地举行公费宴庆。

这里顺便提一下泰山中天门之下,海拔八百米的“回马岭”,这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景色优美。传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骑马上山,至此坡路高峻陡峭,马不能行,只得在此回马。现有石坊一座,额刻“回马岭”三字。可是从历史记录来看,宋真宗并不是骑马上山的,而是坐山轿上的山。泰山岱庙的《宋真宗封祀坛颂碑》记述:“上乃乘轻舆,陟绝嗽,跻日观,出天门。”即乘坐山轿,攀盘道石阶而上。而这“回马岭”,据说唐代就有此名。有人认为应是唐玄宗封禅泰山的回马之处,也有人认为应是汉光武帝登封泰山的回马之处,不知哪个推断的可信度较大?

十一月,真宗的大队人马还拐到曲阜谒拜了孔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命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然后参观了孔府,游览了孔林,赐钱三百万。以封禅礼成,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真宗还作《庆东封礼成诗》,令诸臣唱和,最后盛宴群臣。回到京城开封,诏定“天书”下降京城之日为“天庆节”,“天书”降于泰山日为“天贶节”,命文臣将其封禅泰山之行编成《大中祥符封禅记》一书。封禅大典前后历时五十七天,此后天下争言符瑞,群臣也争上表章,竞献赞颂之词,举国如痴如醉。

在其后的日子里,各地不断有符瑞吉兆像卫星一样放出来。如陕州报告说:“黄河自清”了,解州又发生“池盐不种自生”的奇迹,河中府百姓居然在中条山苍龙谷发现了黄金护封的仙书《灵宝真文》……真宗都深信不疑。大中祥符三年(1010)六月,河中府士人、父老、僧道一千二百人恳请真宗到汾阴祭祀后土,其后又有文武官员和各界代表三万余人到京请愿,要求真宗亲祀汾阴后土祠。真宗这时对制造大排场以抬高声望的做法似乎已经上瘾,决定明年春天亲祭汾阴地神。

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二十三日,赵恒又率众启程,西祀后土的队伍仍以“天书”为前导,经洛阳,出潼关,沿黄河北上,直趋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历时二十一天才到山西宝鼎奉祗宫,以封禅泰山的隆重礼仪祭祀后土地祗。完成后,真宗又过黄河,折道向西,来到华山,补上拜谒祭祀西岳庙的礼仪。归途中,又在洛阳停留了二十多天,再去巩县(今属河南)拜祭祖宗三陵(太祖之父的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直到四月初才回到京城,前后闹腾了近七十天,这趟“西祀”比“东封”耗费更大。准备工作就做了年余,修行宫、治道路、征民夫、役兵卒、贡钱物,动辄上万人,几十万钱帛。一些正直的朝臣上书劝谏,真宗根本听不进去。回来后,又是加官进俸,又是派使臣分赴五岳,为诸岳册封帝号,仍忙得不亦乐乎。

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的一天,真宗又忍不住演绎上回的故事,还说那位神仙托梦,传达天帝的旨意:“令先祖赵玄朗授你天书。”不久,这位先祖果然托梦告诫真宗:“要善为抚育苍生。”真宗认下这位子虚乌有的先祖后,马上出台了一连串举措:一是命天下为圣祖避讳;二是为圣祖上尊号,并配上一位圣母;三是在京城建造景灵宫,供奉圣祖和太祖、太宗像,其规模仅次于太庙;四是在京城最大的道教宫观大殿里供奉玉皇和圣祖的塑像;五是下令天下州县天庆观增建圣祖殿,官员上任和离职都必须拜谒;六是命宗正寺修订皇室家谱,增入圣祖事迹。由是真宗带头撰写《圣祖降临记》,王钦若的《圣祖事迹》、盛度的《圣祖天源录》等也纷纷出笼。

大中祥符六年(1013)六月,老子故里亳州的官吏和父老三千多人进京请愿,强烈要求真宗亲谒亳州太清宫,拜祭老子。数天之中,群臣们也凑热闹,再次吁请。于是,真宗下诏,明年春天幸亳州,加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尊号,命丁谓判亳州,筹措相关事宜。几个月后,丁谓又称瑞兆频生,从亳州献上灵芝三万七千枝,真宗另辟一殿展览这些灵芝。次年正月,仍以“天书”为前导,真宗率众又浩浩荡荡地开赴亳州(今安徽亳县),在太清宫拜谒老子后,一个月后才回开封。

半年过后,真宗又想出崇道的点子,宣布天帝的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初一,在隆重的礼仪中,真宗在玉清宫向天帝正式奉上尊号,参加这一仪式的除文武百官外,还有少数民族领袖、宗教界僧道代表和外国使者等。同时命令天下官员和百姓都须在家中设案焚香,向玉皇大天帝致敬,地方官要派人检查,民间“玉皇大帝”的称呼也始于此。天禧元年(1017)正月初一,真宗又到玉清宫向玉皇大天帝献上宝册和龙服。全国各地也同日分设罗天大醮,以供民众僧道烧香跪拜。这样,将全国都卷入这一敬拜“玉皇大帝”的狂热迷信活动之中。

为了把以“天书”为中心的崇道活动搞得场面壮观,从大中祥符元年开始,真宗就在京城和全国大兴土木,营建宫观。其中最大的玉清昭应宫有二千六百多座殿宇建筑,役使数万工匠夜以继日,用了七年多时间才竣工,并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建筑物资,其宏大豪华之规模,超过秦之阿房和汉之建章。次年,真宗又命令全国各州县都必须建天庆观,供奉三清玉皇,总数在千所以上。真宗还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境内)建景灵宫,有一千三百二十多座建筑,以供奉圣祖赵玄朗,又造太极观供奉圣祖母。由于曲阜太远,真宗不便亲致礼拜,就在京城也分别建造景灵宫和太极观。

乾兴元年(1022),真宗去世,“天书”也随葬入陵,总算结束了长达15年的荒唐闹剧。真宗晚年已完全沉浸在这出自导自演的荒诞戏剧中,满口胡话,神魂颠倒。当然还有大量的必不可少的配角,才能把这场戏演得如此生动鲜活。其中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和刘承规五位配角最为重要,他们相互勾结,行踪诡秘,号称“五鬼”,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然而各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王钦若为人奸巧,智数过人,胆大妄为,又懂道教,这出戏由他首创建议,作用最大。丁谓狡黠机敏,开始主要是推波助斓,后来居上累官宰相,成为真宗末年政治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林特工于算计,善于逢迎附和,接任三司使,主管封祀和营造的财政大计,几乎把太祖、太宗朝的家底积蓄都挥霍殆尽。刘承规是宦官,官居皇城使,当时伪造“天书”,多由皇城司奏报,或兼负责道具的制作。陈彭年擅长礼法,颇有学问,为东封西祀参订仪制,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负责闹剧场景的设计。宰相王旦名为正直,且屡次立请封禅,冒称众意,利令智昏到如此程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僧道、耆寿、外臣乃至大量人士、百姓都参与了进来,搞得举国如痴如醉,进入疯狂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