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范炜:“药圣”李时珍

范炜:“药圣”李时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范炜:“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写了一部“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疫情期间,不妨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和他的书的故事。 李时珍,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人。一提到湖北黄冈,那浓浓的学术气息立刻扑面而来。的确,湖北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都说湖北有个“将军县”,将军县旁有个“教授县”,教授县里有条“博士街”。而李时珍无疑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湖北那个将军县,说的就是红安县;红安县旁有个蕲春县,被称为教授县,因为人口不足百万,却坐拥教授千人;教授县蕲州镇有条东长街,据说这条500米长的老街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出了100多位博士! 李时珍生于1518年,从其出生时间来看,他所处的朝代正是明朝,在位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璁,年号嘉靖。 李时珍的爷爷是一名草药医生,李时珍的父亲也是一位名医。所以,李时珍也理所当然地被寄予当医生的厚望?并没有!当时,民医的社会地位低下,经常填不饱肚子,所以父亲并不希望李时珍再选择这个职业。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考取功名了。李时珍14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但是他偏偏就对科举不感冒,他喜欢什么?恰恰就是医学!这也许就是融在骨血里的爱好吧。那他索性就弃儒学医了。 父亲经常经常一边给人看病、一边教孩子们读书,李时珍经常偷偷放下那些“之乎者也”,然后去读“冬虫夏草”,读得津津有味。有一次父亲不在,恰好有病人来看病,因为着急,小少年李时珍就自己给病人开了药方,还把病人治好了! 说起湖北武汉疫情,李时珍20岁那年,家乡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刚过,瘟疫就开始蔓延。作为医学大家,瘟疫自然也是李时珍研究的对象,他曾提到预防瘟疫的其中一个法子,就要将所穿的衣物等通过沸水蒸煮,实际就是在消毒。 李时珍的医术是在什么时候出名的?38岁。因为他给嘉靖帝的儿子看好了病。后来就当了太医,他的官职一路被推荐往上走,可是他干了一年后就突然不干了,回了老家。 都40岁的人了,他在搞什么?他在老家开了个东璧堂,开始坐堂行医。许是因为,官场有太多约束,不如民医自由。 他把最多的心思几乎都用在研究药物上,在太医院时就经常御药房比对鉴别各种药材,饱览皇家医书。再加上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医学知识的积累,他逐渐发现,很多医药典籍都存在错误,如何是好?不如自己重新写一本! 这个想法其实早就有了,他从34岁开始就着手写书,这本书就是《本草纲目》。 写这本书其实都源自他的亲身经历,李时珍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写这本书?因为背后都是一个个生命。 有一天,李时珍正在给病人看病,突然有人抓着一个郎中进来对他说,他爹吃了这个郎中开的药根本没效果,还加重了病情,可是郎中说药方错不了。 李时珍仔细观察药渣,最后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郎中参考的医书上,记载本身就有误。还有因此而丧命的,可是这归根到底也不完全是医者的错误,所以李时珍就致力于写出一本书。他可以发现错误,并愿意下决心将错误改正,这本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写这本书是很不容易的,光参考就参考了800多部书籍,但是光依赖书本也不行,他在47岁时,开始出门游历亲自考察,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终于在60岁的时候写完初稿!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又修改了三次。1593年逝世,享年75岁。 行万里路也是不易的。他要钻到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的危险山洞;他亲自跟着捕蛇人上山,去捕蛇、制蛇的全过程;他亲自观察穿山甲如何吃蚂蚁;在路边偶遇到的事他都会一一记下。 《本草纲目》可以说是《神农本草经》以来的另一部巨著。他创造性地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60类。每种药都详细确切地记载下来,从它的历史、形态到分类功能等,都一一解释清楚。 比如:腊雪 释名: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昆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所能不能入药。 附方:腊雪能解一切毒。治时气温疫、酒后暴热、小儿热狂啼等。亦治黄疸,但服时须稍加热。腊雪洗眼,能退眼红;煎茶煮粥,可以解热止渴;涂抹痱子有效。气味甘、平、无毒。 《本草纲目》主要是解释各种药物,其实,李时珍还写了很多书,比如《濒湖脉学》是专门针对脉象诊断的,他将复杂的脉象归类为27种。 他不相信什么吃仙丹可以长生不老,但他认为“人定胜天”,药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人力研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也是可贵的!学医是为了什么?用李时珍的人生来回答,那就是融在骨血里的爱好,是不图虚名不谋利,是对病人负责,是对医学用心,是敢于吃苦,是坚持弄清楚每一味药,是坚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