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识鱼懂鱼,要了解鱼群的这些习性,找鱼道鱼窝才有把握

识鱼懂鱼,要了解鱼群的这些习性,找鱼道鱼窝才有把握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识鱼懂鱼,要了解鱼群的这些习性,找鱼道鱼窝才有把握

不管什么水域,野钓也好,坑钓也好,能不能钓上鱼的第一个前提是得有鱼,第二鱼的密度还不能太过稀少,第三得能找到鱼窝或者鱼道;比如水太瘦水太清,根本没有鱼那就没办法钓;有鱼,但是鱼的密度非常稀疏,比方说平均100平米就1~3条鱼,但是水域面积至少几万平米,而且都是小鱼,那也没啥好办法钓;再者就算鱼的密度不错,体型也不错,可是根本找不到鱼窝或者也找不到鱼道,那基本上也没啥钓的可能,空手而归都算运气好,挂底切线白忙活一天都是常事,所以想要钓上鱼,就得判断第一有没有鱼,第二鱼的密度如何,第三怎么找鱼道鱼窝。有活水的地方基本上就有鱼,有水草繁殖生长就说明是活水,所以基本上这点都很好判断;而鱼的密度则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鱼星、鱼泡的密度等各个技巧来连蒙带猜,所以基本功还得是找到鱼道或者鱼窝。那么根据什么办法来寻找鱼道鱼窝呢?其实也就是根据鱼群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来挨个做判断。

第一条,寻食觅食规律 ,不管是什么生物,只要在自然界生存,那么进食就是第一生存需求,不管是人类这种高等灵长类动物还是鱼这种冷血动物,只要是生物,第一生存需求就是进食,所以不管各种技巧怎么说的天花乱坠,脱离觅食寻食规律去找鱼群鱼道都是在胡扯;而鱼群的觅食寻食规律则是根据鱼的进食习惯和躲避危险两个角度去看:

进食习惯

大鱼小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俗语,但是基本上也把鱼群种的食物链等级说的很明确,依次按照这个食物链条,我们不需要寻找食物链最顶端的阶层,只需要找到食物链最底端的阶层就能找到鱼群的聚餐地,体型最小的鱼,基本上只能以水中浮游生物、水中昆虫卵、草类植物吹到水面的草籽、花絮等,还有水底动植物腐败后的微生物、水底生长的水苔等等,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近岸或者说水域能作钓的地方寻找具有这一类食材的聚集地,那不是鱼窝也必定是鱼道。

躲避危险的生存习惯

大多数淡水鱼都胆小避光,我们常钓的目标鱼鲫鲤草鲢也都没有胆子大的,所以鱼窝或者鱼道必然有便于鱼群躲避生存的空间,一般多为地底地形复杂,不便快速游曳的地形,比如水草密布的水底、乱石嶙峋的水底、树根在水底等复杂地形;第二则是大多数淡水鱼都具有避光性,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一方面鱼群为了保温取暖,在天气较冷的季节会趋光,但是一旦光照太强基本上又都会避光;综上,鱼道或者鱼窝,在符合鱼群的进食习惯和躲避危险保证生存这两点均符合的地点范围,大致能就能找到位置。

第二条,鱼种自身生理习性带来的生活规律因此衍生的其他一些规律, 只要是生物,必然有除了生存之外的一些规律,通过观察家养观赏鱼,我们知道鱼不是一天24小时不停游曳的,必然会有休息的时候,有运动的时候,那么这就是鱼群的活动规律;那么鱼群活动的时候经过的地方就是鱼道,休息、进食的时候就是鱼窝;那么这种生活规律分别依照什么判断呢?

根据水中含氧量变化而导致的规律

这种是最为常见的寻找鱼层的一种办法,不管哪个季节,什么气候,什么风向,什么时间,任何能导致区域水域中氧气含量持续增加的过程,都会导致这一过程中的水域大规模聚集鱼群,比如刮风、下雨、进出水等情况都会在一个周期内导致某一个区域或者整个区域水域水中含氧量大增,必然会引起鱼群趋氧。

根据水温适应自身需求的规律

鱼都是冷血动物,所以趋温向阳就是必然生理习性,所以会出现天气持续较高的天气我们钓相对阴凉的水域,天气持续较低气温的时候,我们钓相对水温较高的区域,就是根据这种规律来找鱼层鱼道的。

根据以上各种规律和生活习性,我们只要一一对照,符合条件最多的水域就是我们能找到最佳钓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