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文学论文写作范文

文学论文写作范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文学论文写作范文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文学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直接产物。一部文学作品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一种社会评价系统内的评判对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论文范文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运用网络来创作自己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使得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选择。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更加平易近人,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口味,从而给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首先对网络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种文学形式的特征,然后介绍当前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各种挑战,给传统文学创作提供更多借鉴,以最终实现我国文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特点;挑战

0前言

科技发展会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它给人们带来更多创作的可能性,也可以让人们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出现许多网络文学网站,如【潇湘书院】、【豆瓣】、【新浪】、【网易】、【百度】等。这些网络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与读者的互动,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参考更多人的意见,为自己的写作带来更多思路。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更受青年人的喜爱,它能够满足青年人的【快餐】式阅读需求,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所以网络文学出现后呈现出一种快速成长的势头,给传统文学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1网络文学的特点分析

(1)展现个体内心想法。与传统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不同,网络文学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它们一般都是从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展现出个人内心想法。因此说该种文学形式更多的带有一种娱乐性,可以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来发泄内心的愤懑或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文学中,人们更加关注其社会功能,比如在【新文化运动】中许多文人志士就希望运用文学来激发人们的建设国家、抗击外敌的斗志,带有较强的社会目的。网络文学则相反,它的创作处于一种虚拟的状态,读者不了解作者的具体情况,作者也不用承担相应的社会教化责任,他们只需要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即可。除此之外,网络文学的创作更加自由,只要拥有一台电脑,连接一根网线,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网络文学创作中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降低文学作品传播潜在的危险性。

(2)更加突出平面美。网络文学注重的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消费方式,所以它们的创作更加平面化,大多数都不会讲究蕴意美,突出的是直白化与平面化。传统文学强调的则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语言中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需要读者去慢慢阅读、细细品味,才能得到文中寓意。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学的阅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人们渴求一种平面化的文学形式以得到精神慰藉。网络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语言不求精致,而是用最简单、最朴实、直白的话语来打动读者,让读者能够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充满了色情和暴力,为社会文学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突出平面美的同时也要注重创作质量,直白不等于媚俗和低俗,而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展现文学之美,给人带来更多精神安慰。

(3)形式更加丰富。网络时代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形式更加丰富,比如年轻人喜欢阅读的小说和诗歌文学,它们描写的大多数是一种理想下的形象,描写方式和表达方式非常丰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同,它不仅能够运用文字来表达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动画、声音等来体现文学意境。比如黑可可创作的长篇小说《晃动的生活》,它就将动画、声音、文字等充分结合,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听到与文学作品相对应的音乐背景,还可以在阅读中闪现精致的图画,给读者带来视觉上和情感上的冲击,满足他们的现代化的阅读需求,更好的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情节。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网络文学会有更多的空间,能够满足更多青年人的阅读需求,给传统文学带来更多的冲击与挑战。

(4)消费性超越欣赏性。网络文学大多数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它们主要是为了解决读者的阅读饥饿,所以说网络文学的消费性超越了它本身的欣赏性。传统文学一部作品的创作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打磨,而网络文学往往在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内就完成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的作品,这样的速度令人咋舌,但是其创作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一些作品往往经不起推敲,只能够满足人们当时的阅读需求,一旦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速度下降或者点击量减少,这部作品的人气则会降低,最终会不了了之。比如当前一些比较【火】的文学连载作品,大多数读者的评论留言都与作者的更新速度有关,从这些评论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消费的态度,他们希望作者的写作速度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一种【我花钱找快乐】的典型。

2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网络文学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语言描述、审美方式及创作方法上与传统文学存在非常大的出入。该文学在上述基础上突破,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实现了文学的转变和拓展,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

(1)表现形式的新颖化。传统文学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等进行实现,通过上述内容展现文学的内涵及思想,营造文学氛围。网络文学可以借助网络体系,在传统文学基础上进行拓展,通过网络系统中的文字、图像、声音、颜色、超链接等对文学内容进行展现,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完成了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创新,是文学发展的一大突破。在该文学形式下,网络开始成为文学的主要展现途径,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接轨,成为了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文学与生活的关联。这种文学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接触,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参与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文学市场,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2)表现手法的艺术性。传统文学主要通过语言艺术实现文学内容的表现,手法较为单一。网络文学借助网络中的各项元素,在传统文学语言艺术的基础上融入图片、视频、声音等,形成了多维、多面的表现体系,使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根本上降低了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提升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认识。上述表现手法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学市场,给传统文学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网络文学表现的过程中就有非常典型的网络物质特征,这种文学能够被计算机语言编译,恶意借助多媒体语言和图像语言表达,形式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实现了文学语言的高级展现及处理。如多媒体语言中就可以借助超文本链接对文学中的内容进行穿插,通过超文本链接将不同的文学内容组合,形成系统的展现体系;图像语言中就可以借助图片表达形式对文学中的特定场景、特定语言等进行展现,形成针对性环境体系。上述表现手法完成了传统文学表现的革命,已经成为文学的主流表达途径。

(3)审美方式的个性化。网络文学的审美方式与传统文学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传统文学主要通过文字展现文学的魅力,其审美方式较为单一。而网络文学从其表达形式、表达手法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文学的特征,形成了较为个性化的审美体系,这种审美不再局限于文字的本身,开始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改善了审美方式,丰富了审美内容。如网络文学在进行表述的过程中开始借助文字美、图片美、声音美等实现美学环境的构建,借助上述网络元素形成了以多元立体化为核心的美学体系,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的网络文学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这种审美方式颠覆了传统文学中的纯文学审美,实现了多角度、多方面的审美反思,从根本上改善了文学的审美效益和审美质量,给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4)创作方法的信息化。创作方法的信息化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典型差异。传统文学主要借助传统工具,如笔、纸等对文学进行创作和记录,创作时间较长,查找、修正等较为复杂。网络文学主要借助计算机工具对文学进行创作,通过计算机完成文学写作,可以非常便捷地进行查找、修正等,从根本上提升了文学创作的速度和效益。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系统,在上述网络信息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内容,进行迅速创作,有效地缩短了创作时间,已经成为新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始运用APPLE微机进行计算机网络创作,其智能化诗词创作速度达到30s/首,创作效益非常显著。而在《文字温泉》一作品中就利用上述网络创作方式,对文学内容进行拼接,形成了不同的文学环境,其内容变幻莫测、丰富多彩,避免了传统文学导致的创作枯燥之感,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大大提升了网络文学的吸引力。

3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的出现为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快餐】文化消费需求。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文学审美观念,它能够让人们更直接、更快速的了解文章所述内容,节约人们宝贵的时间,让人们在作品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今后的发展中,传统文学应该要积极借鉴网络文学的优势,网络文学也要避免低俗化、媚俗化的现象,努力提高创作质量,最终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刘姣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超越探究[J].作家,2011.6:177-178.

尚静宏.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秩序重构的可能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3:126-128.

王晓英.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体系的解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119-122.

罗静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2:55-57.

罗静雯.网络文学的挑战——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J].宜宾学院学报,2003.2:50-51.

文学论文范文二: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变革发展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简要概述为切入点,引申出语言变革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下的地位,进一步分析困境下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双重构建,探讨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变革;现代文学;文学形式

前言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交流载体,更是人们进行思想传递与升华的重要媒介。而文学作为人类历代思想艺术的结晶体,通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形式,表达出每个文学作家内心的声音,并且客观的反映出了写作现实。文学的类型有很多,不论是散文、小说、诗歌还是剧本等,都用不同形式的表现手法传递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和心灵深处最想要说出的话。我国的现代文学家认为在现代文学语言中,既包括了加工后的书面语言形式的民族共同语,也包括在艺术层面上的文艺作品的语言。在这种理解中,现代文学是顺应着民族发展历史而共同前进的,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对现代我国民族整体构建中发挥着共同语建设的积极意义。语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那么就会对文学形式的转变产生影响,语言变革为我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扮演着助推者的角色同中国文学一起进步。语言变革为文学实现跨越出改变做出了生命迹象二次重现的关键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寻找出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启示。

一、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简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就是中国文学逐渐现代化的整体过程的成果。中文现代文学史的酝酿期在1840年至1898年,该期间段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发扬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高度展现,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积极走在探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上。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转变陈旧的中国传统思想并努力寻找变革的各种渠道,发扬中国独立自强和民主富强的主题,体现了主张变革人们的内心渴望独立自强的愿望,反映出了强烈的反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侵略的思想。在酝酿期中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滋生了萌芽,提供了先进的、优良的思想前提。接着是发生期,该阶段在1898年到1917年之间。在这段时期中式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发展历程,该表了中国有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语言文字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文学语言的框架构建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梳理,这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演进增添了更多的价值与历史意义。最后是发展期,时间段在1917年至1949年。首先,发展期中的第一部分是在1917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这一期间段;第二部分是1927年之后到1937年我国全面掀起抗日热潮,抗日战争彻底爆发这一期间段;第三部分就是1937年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中国人民共和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期间段。

二、语言变革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的载体

(一)文学语言发展的丰富性

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个时期的文学发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秉性,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程度亦不尽相同,但是都共同体现出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都具有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的语言形式特点多偏向口语化,【五四】运动之后追求白话文形式的文学表达手法,体现的文学性质更加精准,对画面和人物的描述也更加详细,体现出很大程度的丰富性。同传统文学语言表达方式的模糊性对比而言,文学语言的发展多倾向于意义层次鲜明、寓意深厚、象征性突出、功能特征强化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统一的表达出了文学语言发展向丰富性转变的性质。【五四】运动发生在民族危机沉重、社会危机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很多哲学家、艺术家会更加追求西方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大量的引进外来思潮,带来了国内的哲学思潮涌动,进而推动了文学论坛发生了艺术思想的更替与转变。五四新文学的质变早已经蕴藏在文学的量变之中,每个层次的文学发生状态上的激进都是由于艺术家的内心追求发生了升华,在大背景的转变之下语言发生了丰富多样的变革,而语言的变革就使得中国文学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人物语言的地方性

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会由于地域的不同发生文学作品的语言地方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出来的【地方性】不仅仅体现在了语言内容上,在文学中的地域文化、地方思想以及风土人情上都有很多地方区域的划分表现,使得每个文学作品都有自身的个性与本真性。文学语言是文学家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工具,是文学作品得到展现的根本载体和构成基础。随着【五四】运动之后对白话文的普及,为现代文学使用标准普通话的形式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在普通话文学语言的时代中,在文学中的人物语言更加体现了【地方性】的特征,文学语言更加成为了人物语言的地域性表现。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特征表现都是建立在普通话的标准之上的,但是很多具有深厚地域色彩以及人情风俗的人物肢体语言的描写中还是要依赖对地方语言的运用,这样通过地方性语言的口语化特点,突出了文学作品中应要表现出来的情感与人物刻画特征等,都能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中心思想表述,升华了文学要义。

(三)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

【五四】运动之后,在新时期的文学发展更加注重对小说的写作,各个艺术家也更加推崇小说的发表,不论是针对作品中人物语言的描写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是对白话文的语言方式加以发扬。总的来说,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从客观上推动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从边缘化向中心化发展,也更加推动了语言变革的步伐,使白话语言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与推广。另外,从文学形式的独特性来思考,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也具有着自身的文体要求,并且以小说和童话这种文学类型来说,使用白话文的普通话形式与文言文相比,会更加通俗易懂,不论是想象空间还是情感表达都更加丰富直接,也更加感性和具有体验性。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国内思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国整体思想阵容中注入了新鲜学习,发对旧思想、就道德,追求民主制度,提倡新思想、新道德观念,这些先进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语言变革,是现代汉语产生的助推之手。

三、困境下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双重构建

(一)民族背景下现代文学发展的顺应

法国的语言学家索绪尔的主要观点认为,文学语言不仅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式,更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在二十世纪中期,我国的现代文学家认为在现代文学语言中,文学语言包含双重概念,既包括了加工后的书面语言形式的民族共同语,也包括在艺术层面上的文艺作品的语言。在这种理解中,现代文学是顺应着民族发展历史而共同前进的,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对现代我国民族整体构建中发挥着共同语建设的积极意义。现代文学发展在民族情感的背景下,涵盖了丰富的国家大义和民族之情,不论是【美学】、【文学】还是【语言学】,都是民族共同语下的产物,更是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和文学书写进行双重结构的相互作用。

(二)民族背景下现代文学发展的偏离

在民族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文学的演变会由于叛离思想的冲突而发生文学变革的偏离。从文学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民族共同语同文学发展之间会产生于同一性相背离的发展方向,虽然都是语言变革的产物,但是同正面的、积极的、顺应大环境发展的思想浪潮来说,是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更替的。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会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部分,就会有相悖的部分,二者共同作用、交接,促进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四、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一)促使现代文学更加具有人文主义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步伐产生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各个主要人物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启发,对人文主义的追求程度更加高涨,提倡使用白话文作为写作语言,摒弃了文言文的写作手法,从而产生了语言变革。而语言变革的步伐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强调发扬人的情感以及个性的发散,同时对文学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突出个性化趋向。随着启蒙思想对我国文学浪潮影响的不断深入,从各个方面都更加提倡人文主义,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学题材的创新和设计,极大了发扬了以人文主义艺术为中心的艺术描写手法。

(二)促进现代文学向唯物主义形式发展

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语言变革逐渐深入使得中国现代文学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形式发展,各个主要人物主张的中心思想同过去一代的哲学家相比,从【为了艺术而形成艺术】、【主张内心的追求】发展到了【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发展】、【把握住社会的前进脚步,发扬唯物主义观念】。同时,由于受西方思想浪潮的影响较重,现代文学的发展形式虽然对传统文化较为重视,但是更加讲求传统的突破和转变,在文学的创作手法上更加提倡新颖和杂感,并从侧面进行现实主义的批判和揭露。

(三)促进现代文学手法多样化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受语言变革的影响,在写作形式上更加多样和多变。总的来说,现代文学的手法在不断加工的道路上逐渐构建出了属于中国独有的现代文学体系,其中语言形式的转变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现代普通话语言形式的前进步伐。在现代文学整体框架中,文学手法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其中小说作为现代文学的热门文学形式发展的最为高涨,还有散文、剧本、论述文、戏剧、诗歌、传记、寓言等各种类型的文学手法纷纷出现,使得现代文学浪潮汹涌澎湃。那么总结来说,语言变革引起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而现代文学的茁壮成长也进一步推动了语言变革的步伐。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文学作为人类历代思想艺术的结晶体,通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形式,表达出每个文学作家内心的声音,并且客观的反映出了写作现实。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兴起而出,产生于【五四】运动中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改革浪潮之中,也正是因为正常语言变革,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蓬勃发展,乃至达到了日新月异的高涨表现。【五四】运动中大量的引进外来思潮,带来了国内的哲学思潮涌动,进而推动了文学论坛发生了艺术思想的更替与转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先进的、优良的思想前提保障。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基于文字的运用、时代的背景和个人的思想追求等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成果,而语言变革为文学实现跨越出改变做出了生命迹象二次重现的关键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寻找出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启示。

参考文献:

朱晓进,李玮.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5,01:138-160,205.

周棉,李新亮.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学的兴起与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37-43.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的转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62-73.

朱晓进,何平.论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20-129.

李玮.从【诗文合一】到【诗文划界】———论文学革命发生后新诗语言调整与文体发展的互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30-136.

泓峻.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及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的作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