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文化孕育出四川人的精神,而他将这精神演绎成了当代民族精神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这句四川方言,就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一样,淌在每个川人的血液里。如果你没听过这句方言,说明你根本不是四川人,如果你从小就听着长大,那你与这句方言代表的文化——“袍哥”可能会既感到那么熟悉,又会感到那么陌生。
先说说这句方言的意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 像我们这类人,做事绝不含糊拖泥带水,说到就一定做到 。当然这句话用普通话表达,始终会缺少了什么,无法真正传神出四川人从小到大形成的那种文化。
那四川人的这种文化又到底是什么呢?
想要真正了解,就得要去了解什么是袍哥文化
关二爷被逼降曹后,曹操奖予他很多金银财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着,有时穿上,却要把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问他原因,关二爷说:“旧袍是我大哥玄德赐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旧袍”。
袍哥组织来自于关二爷讲义气之举。“义”字是袍哥 精神里 的核心,古时的四川下层劳动人民在“袍哥”精神影响下,形成了自我特有的江湖组织。由于四川地理位置封闭很难与外面之地交流,袍哥文化不会受到其它江湖文化影响,于是可以无限一家独大,而扎根于下层人民,这就使得袍哥文化不仅流行与袍哥组织内,也让整个四川之地的老百姓都受到了影响。
在四川的方言里,“ 落教”、“天棒”、“操社会”、“臊皮”、“打平伙”、“扎起” 等等词汇中,对于四川人耳熟能详,其实这些词汇一开始就来自于袍哥组织。
袍哥组织在如今的四川已经消失了,但是它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还在继续影响着四川人的性格、生活方方面面。
四川人的精神
四川人的豁达,面对天灾人祸总会幽默自嘲地去迎接;四川人的热情,有朋自天南地北来,恨不得让你尝完所有的四川美食。而四川人的责任,就像那个耗尽心力财力也要建100所博物馆然后死后捐给国家的“樊哈儿”,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
让我们将时间再调回到61年前,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在宜宾江边的码头边上,一个叫樊建川的婴童出生在这里。从小就受码头文化熏陶,也让这个叫樊建川的孩童有了自己的“袍哥精神”。 “幼时和别人打架,父亲躲在暗处观察,事后非但不责骂,反而会加以指导,亲传秘籍;父亲说:有气是人,无气是尸,人只是活一口气” 。
在这种“袍哥精神”影响下,樊建川往后的几十年,如同电影一般,演绎了一出出传奇的故事。
他高中毕业后赶上知青热潮,在当知青时凭借一手毛笔字和吹笛子、拉手风琴的手艺,被部队领导赏识,成了一名军人。
之后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转业后回到宜宾。从基层做起,硬是做到了宜宾市的副市长职位。
仕途一片光明,可随即他却辞了职,下海搞起了房地产。
2007年樊建川凭借20亿元的资产入选了中国富豪榜,到2009年从两年前的富豪榜397位下降到第698位,资产为15亿。
瓦特?怎么不进反退,资产不增长反而减少了呢? 要知道07年到09年正是房地产大红火的时候啊!作为一名从94年就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老房地产人,资产没增加,这完全不合理啊。
但是,哪有不合理,这真的太合理了
从2005年开始,他在四川安仁创建了第一个建川博物馆开始,之后的时光,他像一个“疯子”一样投入到建馆的热情中。
什么挣钱都已不重要,可是要建博物馆那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更需要大量的藏品。而这些资金和藏品都是由樊建川自己出和收集而来。
带着一身袍哥气息的樊建川,对于建馆的目的很简单: 近100年来中国人遗忘的太多,他要为这个民族留下记忆;12多亿人都应该平淡正常的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那个敲钟人 !
建川博物馆里有800多万件藏品,国家一级文物就有425建。博物馆里的这些文物记录了中国近100年的苦难历史,那300万川军奔赴前线的往事,仿佛正声震山河地响彻在博物馆;那一件件侵华物证,正血淋淋地躺在博物馆里提醒着每个到博物馆的人,那片血泪历史并没烟消云散,而是正静静地躺在这片大地上,盯视着众人。
图为侵华日军物证
从第一座博物馆建成后,樊建川的建馆热情并没停下你,而是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建馆事情中,目前他建成的博物馆已经超过了50座。
耗尽亿万资产就只为这个国家留下一些值得珍视的记忆。樊建川说,他梦想是建成100座博物馆,死后捐给国家,再将自己的皮做成一面响鼓,放在博物馆前,每个人来敲下就给博物馆捐1000元,然后再播放一首自己唱的歌。
这样一个四川汉子,将自己一生的热血甚至死后的遗体尽数奉献给国家,他不愧四川人的血性,更不愧为民族的现代脊梁。
这样的四川人难道不值得你我喜爱吗!